谷子拔节抽穗期管理

  谷子拔节到抽穗生长和发育最旺盛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攻壮株促大穗。拔节期壮株长相是秆扁圆,叶宽挺,色黑缘,生长整齐,抽穗时呈秆圆粗敦实,顶叶宽厚,色黑绿,抽穗整齐。管理主要措施如下:1.清垄:拔节后谷子生长发育加快,为了减少养分、水分不必要的消耗,为谷子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认进行一次清垄,彻底拔除杂,残、弱、病、虫株等,使谷田生长整齐,苗脚清爽,通风透光,有利谷苗生长。2.追肥:谷子拔节以前需肥较少,拔节以后,植株进入旺生生长期,幼穗开始分化,拔节到抽穗阶段需肥最多。然而这时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最低。据试验,土壤养分从谷子生育的初期开始逐渐减少,拔节以后的孕穗期到抽穗阶段最低,远不能满足谷子要求。施入农家肥经分解后才能吸收,这时即使转化一部分,也赶不上需要。因此必须及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对谷子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磷肥一般作底肥,不作追肥。钾肥就目前生产水平,土壤一般能满足需要,无需再行补充。追施氮素化肥能显著增产。每亩施纯氮3kg,以尿素作追肥效果最好,11个点平均增产58.9%;其次是、氯化铵增产效果在43.8%~48.1%;再次硫酸铵、碳酸氢铵,增产34.1~37.5%速效农家肥如坑土、腐熟的人粪尿素含氮较多的完全肥料,都可作追肥施用。谷子追肥量要适当。过少增产作用小,但过多,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肥效,经济效果也不好,而且还导致倒伏,病虫害蔓延,贪青晚熟,以至减产。从各地试验结果看,一次追肥每亩用量以纯氮5kg左右为宜。据试验,以硫酸铵作追肥,在中等肥力的土地上,每亩施用20~30k量最高。如果是每亩不宜超过20kg。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从土壤保肥方面研究得出结论,一般土壤每亩施超过17.5kg,就有流失的可能。为做到科学追肥,应根据产量指标、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底施有机肥中有效元素含量及肥料当地当年利用率估算,不足部分追肥补足。拔节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前孕穗期都是追肥期。从各地试验看,若氮素肥料较少,一次追肥,增产作用最大时期是抽穗前15~20天的孕穗期。在瘠薄地或高寒地区要提前些。若氮素肥料较多时,最好两次追肥。第一次于拔节始期,称为“座胎肥”;第二次在孕穗期,叫“攻籽肥”,但最迟必须在抽穗前10天施入,以免贪青晚熟。各地试验分期追一次追效果更好。据试验,同样数量氮肥,分期追集中在拔节始期一次追的增产5.9%~22.6%,也孕穗期一次追的增产11.30%。分期追肥时,在肥地或豆茬地上,第一次少追,第二次多追效果好,但后一次也不宜过量,如广灵南房基点在高肥地试验,拔节始期5kg,孕穗期追10kg,各追7.5kg增产12. 9%。在旱薄地或前情较差的地块或无霜期短的地区或早熟品种则初次要多追,以不使苗狂长为度,后期少追,促进前期生长,实现穗大16齐。山西应县在低肥地上试验,第一次多追、第二次少追,第一次少追、第二次多追的增产l6.7%。为了发挥氮素的最大增产作用,追肥时要看天看地看谷苗。

  看天:因肥料溶于水才能吸收,在旱地上,应摸清当地降雨规律或根据天气预报,力争雨前甚至冒雨追施。一般应适时早追,以便使谷子能够较及时地充努利用肥料,宁让肥等水,不要水等肥,涝年土壤水分多,肥地易徒长,要适当控制施肥量。一般风天不要撒施,以免施的不匀或烧苗。看地:即看土质土性。黏土、背阴、下湿等秋发地,不发小苗应早追施,促苗早发;相反沙性土、向阳的春发地,发小不发老,可略晚追肥。薄地多追,肥地少追。看苗:谷苗缺氮时要及时早追肥,弱苗要早追,多追,生长过旺要迟追或少追甚至不追。一般追肥后结合巾耕埋入土中或追后浇水,以提高肥效。易挥发性的肥料,一定要深施。(3)浇水:旱地谷通过适期播种赶雨季,满足谷子对水分的要求,水地谷除了利用自然降水外,根据谷子需水规律,对土壤水分进行适当调节,以利谷子生长。谷子拔节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长阶段,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迅速增加,需水量多,如缺水,造成“胎里旱”,所以拔节期浇一次大水,既促进茎叶生长,又促进幼穗分化,植株强壮,穗大粒多。孕穗抽穗阶段,出叶时速度快,节间生长迅速,幼穗发育正处于关键时期,对水分要求极为迫切,为谷子需水临界期,如遇干旱也要造成“卡脖旱”,穗抽不出来,出现大量空壳、秕籽,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抽穗前即使不干旱也要及时浇水。据报道,谷子一生灌三水即拔节、孕穗、抽穗期各灌一水效果最好。不灌的增产89.50%,灌两次和一次的分别增产67.3%和20.2%。如果灌水一次,以抽穗期灌水效果最好,不灌的增产26.4%,其次是孕穗期灌水,增产12.3%,拔节期灌增产12%。如灌两水,以孕穗、抽穗期各灌一次效果最好。不灌水的增产74.3%,而拔节和抽穗期各灌一水的增产60.3%。旱地谷没有灌溉条件,抽穗前进行根外喷水,用水量少,增产显著。(4)中耕除:谷子拔节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杂滋生,谷子也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在清垄的基础上,结合追肥和浇水进行深中耕,深度7~8cm,深中耕可松土通气,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充分接纳雨水,消灭杂,有利于根系生长,而且可以拉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生长,从而起到促控作用,既控制地上部茎基部茎节伸长,又促进根系发育。有利吸水吸肥、增强后期抗倒抗旱能力。据试验,深锄6.7cm的3.7cm的增产生长发育,一般5cm左右为宜。除松土除外,同时进行高培土,促进气生根生长,增加须根,增强吸收水肥能力,防止后期倒伏,提高粒重,减少秕粒,又便于排灌。编辑:李敏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 马建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