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帝赵昚为什么要执意北伐?
• 生活
nsp; nsp;南宋王朝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是个有名的皇帝,可是他的人孝宗赵昚(shen同慎,用于人名)却是个胸怀壮志,奋发有为的爱国皇帝。父亲是坚定的投降派,是坚定的抗战派。表面上两人的关系很好,但是彼此志不同、道不合,内心里互相较劲。
nsp;
nsp; nsp;靖康之变,徽钦被掳,朝野上下都希望建立一个新的朝廷,推动中兴大业。宗泽等人扶立的赵构虽然德才两方面都很不行,合法性也有问题,许多人还是把宋室中兴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直到15年后,他和秦桧合谋害死岳飞,有识之士才看清了他这个贼的面目。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人赵奋身上。
nsp; nsp;较而言,赵昚在南宋的9个皇帝之中还算是个拔尖人物,他不仅较能干,而且较正直,所作所为,并不令人失望。只可惜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虽然在改革内政、发动北伐两个方面都尽心尽力,做出了不少成绩,最后还是壮志难酬,未偿宿愿。因为他做皇帝一共27年,却有25年生活在赵构的阴影之下。赵构虽然把帝位传给了他,但是还以太上皇的身份在各方面控制着他,老而不死、退而不休。他始终没有正抓到实权。等到赵构去世,他也到了老年,要想有所作为,可惜时无多,来不及了。
nsp; nsp;南宋初年那一段时间,正合民间谚语所说的两句话ldquo;好人不在世,祸害一千年rdquo;。凡是对国家中兴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文官武将寿命都不长久,使人无限遗憾;但是一直阻碍国家中兴的贼赵构却肥头大耳活到80多岁,这是什么原因?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凡是忠于国家的文官大都殚精竭虑,宵旰为劳,可以说是累死的。例如宗泽,他如果能够多活一两年,王师一旦渡河,两河百万民兵纷纷响应,失地可以收回,国家复兴有望,可惜他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他也可以说是被赵构气死的。凡是忠于国事的武将大都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正在青壮年时代就战死在战场上。至于39岁的一身系天下安危的岳飞,却是由赵构直接害死的。他如果能够多活几年,还我河山,洗雪国耻,是立刻可以实现的事。所以他在东京城下班师的时候,会愤激地高呼ldquo;十年之功,废于一旦!rdquo;只有赵构这种极端自私的人,时时牺牲别人,专保自己的命,才能活到80多岁。
nsp; nsp;赵构和赵昚名义上是父子关系,实际上是养父子关系。从表面上看,两人关系不错。赵构从许多赵氏子孙中选择赵昚当了人,以后又把他养在宫中20多年,延请名师加以培养,一直到禅位给他。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赵构都是赵昚的大恩人。赵昚对于这个养父,也能克尽孝道,没有一丝一毫失礼的地方。所以后来人把他谥为孝宗,却也名副其实。不过他们二人之间,既是亲人,又是敌人。因为在一个重大问题上,他们之间的立场、态度都不一样。赵构是坚定的投降派,赵昚是坚定的抗战派。在他们父子相处的几十年中,凡是谈到国家大事,涉及抗金问题,那就难免发生矛盾。虽然表面上总是赵昚认错,无亏于孝道;实际上是矛盾越积越深,互相之间总在打肚皮官司。就在这父子两人大打肚皮官司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复兴祖国的大好时机,最后是一事无成。
nsp;
经过多次挑选才登上了帝位
nsp; nsp;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寿王赵德芳的六世孙,生于秀州(今嘉兴)。因为赵匡J乱与其长子德昭、次子德芳都是被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所,从此以后,当皇帝的从宋宗赵恒直到南宋的高宗赵构,全都是太宗的子孙,太祖的子孙完全没有份。赵构原来有个赵旉,后来夭折,他就绝了后。民间传说认为赵构绝后正是赵光义害太祖父子三人的报应。赵昚即位后,当时著名史学家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有意记录了赵光义太祖父子三人的蛛丝马迹,让其流传后世。赵昚知道自己是太祖后代,也理解民间一直有同情太祖子孙仇视赵光义的心理,亲自审阅书稿时就对李焘的记载抱支持与认可的态度,让赵光义的劣迹永远流传后世。赵构对此当然有所察觉,但是不便说明,因为他是赵光义的子孙,一旦明说,引起争论,会把赵光义的丑事揭得更多,反为不美。这样的事,只好打肚皮官司。又如赵昚对岳飞非常推崇,在他未成年时,岳飞曾经来见过他,和他有过一次长谈,还引起过赵构的怀疑。岳飞被害时,他才十四五岁,心中非常不满。对于赵构,因为是义父,不便正面指责,对于秦桧,就少了一层顾虑,每每在议事时不客气地加以贬斥。秦桧也把他当作眼中钉,曾经多次活动,想把这个人拉下马来,只因为有很多正直的官员在力保他,赵构自己也以立了太祖之后能够顺应民情,有讨好臣民的作用,不能轻动,才没听秦桧的话。在给岳飞这件事情上,虽然是赵构所同意,但是赵构只是在金兵重新南侵的时候,碍于的压力,不能不同意作有限度的,好给前线将士一个交代。但是赵昚在自己继位后,就大张旗鼓给岳飞,完全超出了赵构所划定的范围,对岳飞评价之高,前所未有,对因受岳案所受牵连的人员一一官复原职,慰勉有加。他的这些做法赢得了老百姓一片喝彩之声,给自己带来很高的威望。对岳飞评价很高,也就相对地贬低了谋害岳飞的赵构与秦桧,当然为赵构所不满,这是父子两人大打肚皮官司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nsp; nsp;赵昚被赵构养在宫中20多年,一直没有确定太子的身份。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赵构一直在尽力医治自己那个不育症,总希望有朝一能够有个亲生来继承帝位;二是秦桧和他手下的那批投降派始终从中作梗。秦桧自己的秦熺是个无能之辈,他看赵昚聪明能干,唯恐将来秦熺对付不了赵奋,保持不住相位,就一再出坏主意,建议赵构对人一选再选,总想挤掉赵昚。君臣两人在选太子的问题上勾心斗角,各有各的打算。赵构希望选个聪明能干的,秦桧希望选个庸碌无能的。从幼童到,赵昚通过20多年的多次挑选,终于突破重重难关,坐上了帝位。
nsp; nsp;在幼童时代的竞争中,赵昚以他的沉静,一点也不浮躁而引人注目,打败了那些逗猫惹狗的顽童,进入了皇宫。在少年时代的竞争中,赵昚以他读书的过目不忘与应对进退的彬彬有礼压倒了他的对手赵琢。虽然赵构自己荒无度,但是他却不愿自己的人也荒无度,所以才对已经成年的两个候选人出了一道很厉害的考题,那就是对赵昚、赵琢两人各赐十名美人作为侍女。赵昚的师傅史浩对赵昚敲响了警钟,他说:ldquo;这是对你的一次重要考验,你要经得起考验才行。这些美人都是伺候过皇上的,你也不用管她们和皇上有什么关系,对她们尽量尊重,以对庶母之礼对待,绝对不会有错。rdquo;果然,不久之后,赵构把这20名美人召回,一一询问和检查,发现赵琢和那十名美人全都有了说不清的关系,而赵昚对这十名美人则是彬彬有礼,秋毫无犯。赵构十分高兴,随即拍板,决定赵昚为太子。
nsp; nsp;赵构把赵昚一直养在宫中,养到30多 岁还不肯立为太子。这时候为什么一下子就想通了,这中间还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当时的金兵一再南侵,虽然依许多忠勇将士抵挡了一阵,他总担心一旦抵挡不住,金兵打过江来,他就会像父兄一样,再当俘虏。他已造好了几百艘大船,准备在情况紧急时可以下海逃命。但是这个皇帝的名义是个包袱,有了这个名义他就不能先走。如果他丢下臣民不管自己先去逃命,别人就可能乘机推翻他。倒不如学一学他父亲赵佶的办法,早禅位给太子,到时候自己可以逃命;以后形势好转,他还可以回来当太上皇,依然掌握实权,决定国家大事;如果形势恶化,他就可以驾着大船一直逃到海外去,而由新皇帝来为自己当替死鬼。原来对赵昚他也并没有安什么好心。他于1162年5月底册立了太子,6月就进行禅位,自己当了太上皇。他在退位之前,已经作好了屈膝和谈的一切准备,起用秦桧余汤思退任宰相,并且下令撤销专为抗金而设立的招讨司,从各方面捆住赵昚的手脚,不许他放手抗金。
nsp;
采石大捷给南宋带来了希望
nsp; nsp;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耻,是宋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隐痛。13年后,岳飞与中兴诸将大破金兵于中原,还我河山,指可待。但是转眼之间,赵构、秦桧遵照金国的意旨,勒令岳飞退兵,订立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约,赵构ldquo;去帝号,去国号rdquo;,把堂堂的宋朝皇帝自贬为ldquo;江南国主rdquo;。以后又岳飞。到1161年采石大捷为止,这种奇耻大辱压在全民的心里已经压了20年之久,一旦爆发起来就成了一股难以抗御的力量。1161年的采石大捷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金帝完颜亮舍己之长,用己之短,自讨失败。自古天限南北,各有特长,北人骑马,南人驾船。北方的军队跑到南方的水乡来较量,哪有不失败的!完颜亮凶残暴虐,于1161年冬倾全国之兵,来犯长江,竟在长江南岸的采石矶被宋方的一个文官虞允文率领的临时编组的杂牌军所击败。凡是渡过长江的金兵,全被歼灭,无一生还。完颜亮大怒,率领残军顺长江北岸东下,驻扎在扬州之南的瓜州,召集部下几十个将领,下达军令:限三之内,必须抢渡长江,如果违令,一律斩首。诸将议论纷纷,觉得长江难渡,与其等到三天之后你来我们,不如眼前我们了你。于是,诸将一举拥人大营,把完颜亮乱刀砍死,然后拔营归国。金兵撤退之后,边疆出现了一片空。各地宋军纷纷乘机收复失地。不到一个月,江北失地完全恢复。
nsp; nsp;1161年底,南侵金兵退尽,失地完全收复。到了第二年,赵构就有禅位给太子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原来赵构的思路与一般人不同。一般人是前线打了胜仗就安心了,赵构是前线打了胜仗就担心了。担心什么?因为我方打了胜仗,对方不会甘休,从此兵连祸结,危险一直存在。如果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我方虽然吃了一点亏,但是没有战争,没有危险,子就要过得舒心得多。当年虞允文打出了一次采石大捷,朝野上下万众欢腾。他不便反对,如果反对了,会被人骂为,但是却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时把帝位传给,战争发生,他随时可以无牵无挂地下海逃难。战事不发生,就安安稳稳当太上皇。历史事实的发展,确也如他的预料,他当手握实权的太上皇一直当了26年才寿终正寝。
nsp; nsp;1162年6月,身体健康,还只有55岁的赵构下诏宣布退位,由太子赵昚继位。在此禅位仪式上,赵构公开地向群臣表示感谢,他说:ldquo;这些年来,我在位时多有失德之处,还承各位帮忙关照遮盖!rdquo;看来他还颇有自知之明。他这一辈子所利用过的人,所对不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曹说过:ldquo;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rdquo;赵构的一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nsp; nsp;赵奋对于赵构已经是够顺从够孝敬的了,但是他在继位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还是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首先是为岳飞的问题,他明知道岳飞的冤案是赵构一手制造的,但是假装不知道,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把责任一起推给秦桧,这样就更有利于表扬岳飞。他封岳飞为鄂国公,谥号ldquo;武穆rdquo;。他最有魄力的一招,就是趁给岳飞的东风,把所有秦桧执政时期的一切冤假错案一起,掀起了一个高潮。这中间肯定有不少案子是赵构定的。但是当今皇帝决定,太上皇也不好反对,只有算了。
nsp;
北伐受到掣肘,壮志难酬
nsp; nsp;赵奋在继位后的5年中,举行了三次全国性大阅兵,选拔将领,整军经武,自己也下校场学习骑射,有一次还为射箭断弦而弄伤了自己的眼睛。他一天也没有忘记过北伐中原,洗雪国耻。许多正直的官员看到这位新君朝气蓬勃,深感欣慰。
nsp; nsp;但是一接触要用刀去北伐的问题,阻力还是不可小视。最大的阻力就是太上皇。赵构本人是个投降派,这是尽人皆知的,在朝廷上议事之时,他有时候不能不讲几句漂亮话。但在私人谈话之时,他是厌闻抗金之说的。他退位之后,赵昚按时要去问安。凡是有关北伐、抗金的计划,照理说也该向他汇报一下。他心情好的时候,听了之后不置可否,也就算了;如果心情不好,就会立刻打断话头,不耐烦地说:ldquo;小哥!我不想听这些国家大事,你还是说点别的。这些大事最好等我百年之后再商量吧!rdquo;弄得赵昚啼笑皆非。
nsp; nsp;当时赵昚身边支持北伐最坚决的人就是张浚,赵昚任他为枢密使,全权负责江淮全线军事行动,坐镇扬州,指挥北伐。但是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内部都有一批不赞成北伐的官员,看着赵构的眼色行事,对北伐大业抱冷眼旁观的态度。在公元1163年5月,南宋的北伐大军出发的时候,赵昚和张浚都不免为将领们的力量不足而担忧,在20多年前,张浚也是北伐的帅,他当时的副手中有韩世忠、岳飞、刘锜等名将,这时他们都已去世,较能干的将领只有李显忠、邵宏渊两人。北伐之初,宋军在淮河前线节节胜利。李显忠接连攻克灵壁、宿州,邵宏渊攻克虹县(今泗县),沦陷区的老百姓纷纷响应,一时形势很好。只可惜宋军因胜而骄,李、邵两人又不团结。在金兵进行进围宿州的时候,邵宏渊不加援手,李显忠害怕被困,匆忙撤出宿州,在符离集被金兵追上,全军溃败,这一次筹划已久的北伐实际上只进行了20天就收手了。本来胜败兵家常事,符离兵溃,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时战场还远在淮河以北百余里的地方,只要坚持打下去,形势就有扭转的可能。但是当时他们这一场北伐,是在许多人冷眼旁观的形势之下进行的。多打几次胜仗,并没有人喝彩,打了一次败仗,就会引起投降派官员的一片哗然。他们不好批评皇帝,却纷纷指责张浚,要求张浚,与金人重开和议。起初,赵昚还勇敢地负起责任,鼓励张浚不要动摇,一度升张浚为右相,表示信任。后来就有人来劝他,不妨把和谈作为权宜之计,暂时渡过难关。还劝他最好重新起用秦桧余汤思退,只有用了汤思退,和议才能谈成。并且暗示他,这是太上皇的意思。有时候他去向赵构问安,赵构也一再劝他,如今金强宋弱,要想长治久安,还是以和谈为宜。
nsp; nsp;我们不要忘记,赵昚是在30年前6岁时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被抱进宫来当太子候选人的。进宫的时候只是个民间儿童,什么条件也没有。30年来,经历许多风风雨雨,虽然长了不少见识,但他来的时候,毕竟只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任何潜在势力。一旦落在赵构所布置的天罗地网之中,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开,最后只好屈从,同意任用汤思退为相,主办议和之事。有了赵构做后台,汤思退也就敢于放手,完全不把年轻的皇帝放在眼里。未得赵昚同意,他就敢派使臣到金营中去谈议和条件。为了逼迫赵昚答应苛刻的议和条件,他居然秘密派人通知金人,说是宋军主力已经撤回江南,要金人派兵南下,武力逼和。金兵得此消息,迅速攻下楚州、濠州(今凤阳)、滁州。这一丑闻外传,全国哗然。赵昚毫不犹豫,立刻对汤思退法办,押赴永州管制。这时太学生张观等72人给朝廷,请对汤思退这个汉斩首以谢天下。汤思退在去永州的路上得到消息,知道自己罪行暴露,死罪难逃,忧惧发病而死。
nsp; nsp;赵昚和他的养父赵构毕竟不同。秦桧行动暴露,赵构可以包庇他,一直包庇到死。赵昚虽然被环境所迫,起用了秦桧余汤思退,但是一旦发现了汤的罪行,就毫不客气地加以惩处,谁也包庇不了。虽然到了1165年3月,宋金双方还是签订了一个ldquo;隆兴和议rdquo;,但这并不是赵昚屈膝求和,而是当时的宋金两国国内经过了大的,都需要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双方各作了一些让步,签订了和约,保持了将近30年的和平。
nsp; nsp;赵昚虽有雄心壮志,但在赵构的死死压制之下,一举一动都不自由,岁月蹉跎,大事难成。我们在痛恨赵构这个贼一辈子还要祸延子孙之余,不能不对一生受压壮志难酬的赵昚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同情与惋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