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应该是谁?
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应该是谁?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元末明初时期,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最后建立了大明王朝,相信我们很多人也都听说过关于这段历史的不少相关故事,说起朱元璋在创业时期,身边骁勇战的领兵将军很多,身边的谋士也不胜枚举。
但要说起谁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想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刘伯温,神机妙算刘伯温的人设,从影视剧以及民间故事都深入人心。
然而实的历史上,刘伯温却并不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甚至可以说为朱元璋创业初期的几场关键之战都未曾参与。
另外还有人会想到应该是李长,李长是最早投奔朱元璋的,其实李长对于朱元璋最多的帮助,就在于后勤补给上,朱元璋因此也曾说过李长:“公之于我,如萧何之于刘邦,萧何犹不及也”所以说李长也不是朱元璋正意义上的第一谋士,那么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汪广洋。
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汪广洋的名字,其实汪广洋也是早早地投奔了朱元璋,公元1355年,朱元璋的义父,军首领郭子兴去世,此时的朱元璋才开始自立门户,到处招兵买马,搜罗贤士,此时的汪广洋已经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幕僚,直到5年后的1360年,刘伯温才投奔了朱元璋的麾下,且在洪武三年的时候都被封为了伯爵,但汪广洋俸禄却刘伯温高出一半,首先从资历和待遇水平上汪广洋就已经是略胜一筹了。
洪武初年,天下初定,汪广洋和刘伯温都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刘伯温官至御史中丞和太史令,其中御史中丞属于朝廷的监察机制,有监察百官之职,还算有些权力,太史令也就是当时负责观测天文地理的一个官职,并无实权,而汪广洋先后担任了中书省左丞,中书省参政,中书省右丞,这些官职也都是朝廷要职,且都有实际权力。从二者官职来看,仍然是汪广洋更胜一筹的。
朱元璋早期农民军时期,汪广洋更是对于朱元璋多次出谋划策,每每涉及用兵,都能使朱元璋大军受益良多,而刘伯温在实的历史上,对于朱元璋农民军时期,出谋划策的情况并不多,且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以及一些事后的分析及后处理工作。朱元璋也更是称赞汪广洋:“处理机要,屡献忠谋”更是常常将其作是张良,诸葛亮。可见汪广洋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能够让朱元璋做出这样的评价,其足智多谋的特点也是深受朱元璋赏识,这一点也远非刘伯温所能的。
从这些对中不难发现,汪广洋的是算得上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了,能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在洪武年间天下初定,又能够位居中枢,成为朝廷重臣。洪武十二年,刘伯温为胡惟庸死一案,御史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说汪广洋对于此案非常清楚,当朱元璋问及汪广洋时,汪广洋却回答道:“无是事”意思是说他对于这件事也并不清楚,但就是这样一个想要做老好人的举动,却触怒了朱元璋,而汪广洋作为资格最老的淮西勋贵之一,被朱元璋打压也是在所难免,后来汪广洋选择了自缢身亡,从而保住了一家老小。
相于的淮西勋贵的下场,汪广洋这样的结局,可以说是显得聪明得多,而且相对是较好的了。洪武年间,李长作为中书省左丞相,一家七十余口被朱元璋全部诛,胡惟庸作为左丞相时,造成了洪武大案“胡惟庸案”牵连诛了三万多人,而汪广洋同样作为左丞相,且同属于淮西勋贵,却选择了一人自缢,保全了一家老小,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汪广洋的聪明机智。
后世对于刘伯温的传唱度较高,大概是因为刘伯温首先作为太史令的存在,顺应且符合了古代传颂传奇故事的人设,太史令通晓天文地理,本身就加深了传奇色彩,所以刘伯温的故事被越穿越多,实在是顺应了时代故事传颂的一些因素。历史上的汪广洋才算是正的足智多谋吧,实历史上的刘伯温与之相,实在是相形见绌了,对此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和理解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