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备受诟病?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家,东林领袖之一,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他是明朝探花,是东林领袖之一,亦是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他有不可忽视的文学造诣,有一位性情刚烈忠君爱国的侧室——柳如是。而柳如是在国破后尚能“奋身欲沉池水中”,他却只是丢下一句,“水太冷,不能下”,而后投降于清廷。

  钱谦益,这样一位备受诟病的之臣,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28岁考取一甲三名进士即“探花郞”的钱谦益,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本是年少有为,却在考中的同年遇父亲病逝。按照当时法律,必须回老家为父守丧。之后他任职浙江乡试主考官,不幸的是在他主持的考场里发生了舞弊事件,遭到牵连受处。次年以病请假,直到2年后才重新出任官职,做一些文字方面的编撰工作。

  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东林,成为其重要领袖之一。“东林”的名号来自于宋朝学者杨时讲学地——东林书院。敢于进谏的顾宪成触怒明神宗被黜,回家后修复此书院。并协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发起了东林大会,探讨求务实等学术问题,逐渐形成了东林学派。

  该学派人士不仅讲学,还把“气节”作为标榜,时常抨击官场的各种现象。他们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吸引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人,慢慢地竟成为了一大派。与为力保权位的当权派之间不停产生摩擦,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明末争。

  作为东林派成员的钱谦益,就是因此遭到魏忠贤等宦官阉的打压,再次被革职回家。

image.png

  钱谦益4年后才重返朝堂任礼部侍郎,正逢推选内阁,温体仁、周延儒同在备选名册里。钱谦益担心他们二人入选,名位将位居自己之上。于是,他设法让二人落了选。也因这事与二人结下梁子。

  为报复钱谦益,温体仁指使人构陷他贪污无纪。深受明思宗信任的曹化淳因钱谦益曾为前任司礼王安写过碑文,帮其进言并告发温体仁。这件风波最终以温体仁借病辞职,钱谦益被革职平息。

  回家的钱谦益并不意志消颓,59岁的他娶了23岁的名柳如是为侧室。这样的行为自然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议论和阻挠,但二人的婚后生活却幸福安定。钱谦益甚至还斥巨资为柳如是修葺了精美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以谈论诗书为主要的生活内容,彼此的才情都得到对方的赏识,子过得极为甜蜜滋润。

  柳如是虽是歌,与李香君、陈圆圆等七人同被称为“秦淮八艳”,但她的才情气度完全不输贵族女子亦不输男子。

  身世不幸的柳如是虽沦落风尘,却并未自暴自弃。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年过花甲的大学生周某,也文采颇丰,常常让她坐于膝上,教其习文读诗,这是她的文学启蒙老师。后来遭周某妻妾的妒忌,只能离去。

image.png

  她四处流落时,也结识了不少有才学的清流士人。有美貌又有学识的她被许多文人追求,但她眼界很高,最终与28岁中探花郎的钱谦益结识并成亲。明思宗在煤山自缢而死,李自成攻破京城,明朝灭亡。

  留都南京的官员拥护朱由崧登上皇位,成立了南明朝。在此之前,钱谦益曾想推朱常淓为帝,与推举朱由崧的马士英意见相悖。待到朱由崧登基后,怕被处死罪的他向马士英写信拍马屁,被拍得浑身舒服的马士英推荐他入南朝担任礼部尚书。

  柳如是也支持钱谦益赴南明任职,希望南明能收复失地,重新一山河。奈何占据半壁江山的南明政权竟然只坚持了不到一年,便被清兵击溃。

  身负家国大义的柳如是想要与钱谦益一同投水殉国。钱谦益却一声不发只是在水池边试了试水,便退缩了,只留下一句“水太冷,不能下”的结论。柳如是是铮铮铁骨的烈女子,听了这话也不后退,“奋身欲沉池水中”。钱谦益托住了她,她没有死成,但自此与钱谦益生出嫌隙。任钱谦益背叛国家到清朝任职,她则留在了南京。

  钱谦益虽然苟活了下来,但眼见曾经的许多好友亲朋都因拒不受降而死,再加上爱妾柳如是的怨怼。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的他,内心也同样充斥着悔恨自责等复杂的情绪。

image.png

  顺治三年六月,不堪压力的他乞求返回南京。顺治帝命人监守,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回了老家常熟。次年他突然被逮捕北上入刑部大狱,奇女子柳如是再次展现了她情深义重的一面。

  柳如是甘愿同钱谦益北上同行,还上书要与他一起赴死,甚至表示了想要代他而死的决心。顺治五年4月,钱谦益再次被囚于南京,柳如是又一次四处奔走营救,他才幸免于祸。

  终于,钱谦益开始了积极地支持反清复明势力开展复国活动。他先是陈书瞿式耜分析目前局势与可争取的军事力量,再以孱弱年迈的身躯数次前去金华策反总兵马......为反清复明,他既资助财物,又提供智谋,殚精竭虑。最终,钱谦益也没能等到自己的愿望实现,于83岁高龄抱恨而终。

  钱谦益的文学成就尤其是诗歌上的成就让他与吴伟业、龚鼎孳二人并称“江左三大家”。作为臣子,投降清廷的他确实懦弱惧死,颇受非议,但他的行为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士人的矛盾心理。历史与历史人物都并非只能被分作黑白两组,他是饱受争议的中间人,不值得学习,但能够理解。历史会铭记他的罪,也会记得他最后的拼死一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