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交战的时候,如果斩了来使会怎么样呢?
自从人类文明发展开始,战争作为一种争夺利益的暴力手段,就随之诞生,漫长的战争史上,交战的双方相互之间也保持了一定的默契,并且形成了一些规则,如说最为简单的“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在战争当中,不能以任何方式伤害对方传达信息的人员。
至于这个规矩,实际上早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就已经开始了。
公元前596年,楚国派遣使节申舟出使齐国,因为土地的摩擦问题,楚国和邻国宋一直有矛盾,因此楚庄王在辞别申舟的仪式上特意交代他,不要出使宋国。没想到这句话却被宫人泄露了出去,传到了宋国的执政官华元的耳朵里面,这下他不高兴了,楚国这是小肚肠嘛!那就别怪我做小人的事情了!因此特意派遣人前往申舟经过的交通要道设伏,死了楚国的使臣,有从人逃回了楚国,楚庄王听说了这个消息,气得浑身发抖,《左传》记载他“投决而起”,立刻派遣大军,包围了宋国国都9个月。
为此宋国只好派遣华元来到楚营,向楚庄王低头认错,楚队因为连的围城,粮也快吃完了,决定趁好就收,两国随即约定保护双方使节,华元则作为和谈的人质来到楚国居住,这也是第一个有纸面协议的不斩来使约定了。
在近代,世界各国的《内瓦公约》也明确做出了规定,世界各国不得俘虏,不能射医务兵、老人以及和孩子等无抵抗能力的人员,同时不能害双方的谈判人员,对这句话有了更好的描述。
实际上这么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彼此之间留了一条后路,但是古代偏偏有人不按套路出牌,斩了来使会怎样呢?汉朝就有一位将军试了,他就是汉初建威大将军耿恭。耿恭的一生很有传奇色彩,他的父亲耿广很早就去世了,耿恭年少成为了孤儿,但是他从小喜欢习武并且读兵书,为人慷慨而有谋略,有着将帅的才能,因此在公元74年,都尉刘张出兵攻打车师,随之从军的耿恭就被任命为司马。在边关担任将领期间,他多次击退入侵的匈奴,因此被拜为了将军。
永平十八年,汉平帝去世,因此车师和匈奴趁机反叛,匈奴大军将耿恭和数百名士兵围困在孤城当中,几个月后,汉军粮食耗尽,但是耿恭亲自激励士兵振作,和他们同起同睡,并且用水煮铠甲,吃上面的皮革兽筋,汉军打退匈奴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城里面也只剩下几十人,这也让汉军有些动摇,耿恭心生一计,当北匈奴单于派使者进城劝降,耿恭竟然派人了那个使者,还在城头烘烤北匈奴使者体,这让单于彻底大怒,加派部队继续围城,而士兵们得知了这个消息,明白自己一旦投降,下场肯定是非常惨,因此更加只好更加卖力坚持。
最终数天之后,耿恭等人总算等来了汉朝的援军,守住了这座孤城,最重要的是他们拖延了匈奴的攻势,耿恭斩了来使,却凭借此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这也算战争史上罕见的一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