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盼盼的形象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她为什么会被白居易逼死?
对关盼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从古至今,文学典籍浩如烟海,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无所不包,而话本小说也是流传胜广,在众多的小说题材中,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是最受读者追捧的,而且这些小说的女主角总是有着特殊身份——名。她们的结局往往不如她们的职业那样有起色,但是,还有一类生前才情动人,死后也给后人留下想象,甚至延伸出一些啼笑皆非的轶事,唐朝的关盼盼便是其中一位。
关盼盼,唐德宗时期工部尚书封府上的家,也是封的宠,最后成为封的妾室,但是也有史学家认为关盼盼最终嫁给了张封建之子张,为此争论不休,但是总体来说封的呼声较高。
在当时来看,嫁给官家作妾是非常理想的结局,但是张尚书很快便去世了,关盼盼便居燕子楼,一直未嫁,为封守节,最终死于燕子楼。唐朝风气开放,妇女改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氛围并不像明清时期如此严苛,所以关盼盼的行为也是得到很多赞赏。
关盼盼的出名得益于白居易,这位唐朝大诗人曾经到封府上求推荐的时候与关盼盼有过一面之缘,对其才情青睐有加,便赠诗云:quot;醉娇盛不得,风袅。quot;后关盼盼写了《燕子楼三首》赠与白居易,表达自己对于封的爱情与忠贞,白居易遂做了《燕子楼三首并序》回应。在清朝编撰的《全唐诗》中记载,居燕子楼十余年的关盼盼,接到白居易的赠诗后,多不食而死,而关盼盼的形象很快从一个为夫守节的名演化为了被白居易赠诗逼死的忠贞才女。
关于这其中的缘由,白居易这一同情农民、爱养歌姬的大诗人为何如此,也在后来的研究中有一些眉目。关盼盼的人生际遇其实与名有一些相似,虽出身低,却有文采,知礼守节,最后入官家作妾,居而亡。这样一个故事从唐末开始便有些跑偏了,首先将属于张仲素的《燕子楼三首》的署名强加给关盼盼,唐五代之后的很多人都信以为,且这些诗对后世影响颇大,为关盼盼的才情立下了基础。
接下来便是关盼盼死前所作《和白公诗》与《临殁口吟》,南宋时便以此写出了白居易quot;逼死quot;关盼盼的结局,因为诗中明确写道:quot;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quot;绝食数而亡,死前口述:quot;儿童不识冲天物,谩把青泥污雪毫。quot;便坐实此事。但是就《和白公诗》的时间与内容来看,与白居易的生活状态并不符合,此时的白居易应该是司马,而不是诗中提到的中书舍人,时间上也不相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白居易的《感故张仆射诸》中表达的含义是否是为了劝关盼盼赴死,以告慰封?在诗中有这么一句:quot;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quot;这句诗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罪魁祸首,也给后人留下了杜撰的机会。看似讽刺关盼盼爱恋张封建却不敢赴死殉情,实则更像是缅怀,且此诗是在张尚书死后不久所作,离关盼盼的死亡时间相去甚远。
而《燕子楼三首并序》中quot;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quot;与全篇意境有差,也并没有让人听到想要殉情的地步,何况白居易对于歌姬的才情和处境颇为宽和,从《琵琶行》中便可窥一斑,这样一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写诗逼死一个守节妇人,实在有些牵强附会之感。
笔者以为,唐末之后,氛围逐渐趋向严苛,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形成更是加剧了这一态势,对于妇女守节的要求成为人之常情,而白居易作为千古闻名的大诗人,是增加这一方面影响力与宣传力的最好方式,加之这两首白诗却有歧义,封与关盼盼也有人事,易于增加可信度,才造成了守节名成为被诗逼死的情况。当然,最后这段分析也是基于笔者自身看法,并不代表什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