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对吴国笔墨最少 东吴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水平

  为什么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东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之中,东吴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东吴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魏蜀吴三家里,曹魏手里有皇帝,即“挟天子以令诸侯”,皇位是汉献帝刘协“禅让”来的。蜀汉一直以汉室正自居,刘备也是“帝室之胄”,是合法继承。而只有孙权的吴国开国最迟,而且是两家晚了八、九年。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而《三国演义》里对吴国的笔墨也是最少的,这又是什么?

image.png

  首先要从老孙家发家致富开始说起了。首先是第一代孙坚,字文台。他是吴郡富春人,凭借着黄巾的军功,一直刷经验刷到长沙太守的级别。孙坚主要是为为们打下了基础,让东吴这家公司正式的起步了,从无到有。然后孙坚在跟黄祖的对刚中光荣退休后,第二代孙策上台。孙策字伯符,人称“小霸王”。有道是“王不过项”,“霸王”是项羽,而孙策被人称为“小霸王”足以说明他的勇猛与个人能力。孙策的主要功勋就是为东吴开疆扩土,各种征伐,主要发展方向是江东地区,让东吴发展成一家成规模的大公司。并且拿到了给的“营业执照”——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此时才正式叫吴,而为了差别于历史上吴,所以称东吴或者孙吴。

  但是孙策跟他老一样大家很凶,但是不注意一些细节,所以也跟他老一样让刺客给弄死了。估计都是射到动脉了,向人家夏侯惇射到眼睛都不死的怎么算。然后就到了第三代——“碧眼儿”孙权。此时他接手的已经是一家准上市公司了。为什么说是“准”呢?因为此时东吴的国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封建国家该有的都有了,除了一些名义上的称呼不同而已。

image.png

  跟曹魏、蜀汉不同的是,孙吴做为一个国家而存在是缺乏合法性的。虽然最后在孙权的努力下成功上市,但是吴国大军的战斗力在我们吃瓜群众看来一直不咋地。至少相于两家来说是这样的。孙坚打个黄祖倒把自己老命搭上了,孙策打徐州却让陈登几次当猴耍,孙权本人更是十万大军让张辽打的一塌糊涂,自己甚至差点让张辽给活捉。不过有朋友可能要问了,刘备、曹也吃过败仗啊,小编你凭啥揪着人老孙家不放。也不是小编想黑老孙家,主要是东吴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样。

  提起底,曹、刘备都是亲自上过战场的,也是“马上天子”。而孙权则不像他的老老哥那么英勇,他更多的是一个守成之主。这一点在孙策跟他交代后事的时候就说了:“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这一点连孙策都承认了,他们哥俩,一个符合打天下一个符合治天下。所以孙权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虐有欠缺,这一点从他十万大军败给张辽就看得出来。

image.png

  而吴国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好像除了赤壁之战,白衣渡江和夷陵之战之后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了。不了解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而大多数的三国迷要么偏向于魏国要么偏向于蜀国,对于吴国的喜欢程度就不那么高了。对吴国的主要是对其中个人物的“”。

  总的来说吴军并非不能打,而且吴国有二十万的常备部队,这个数量是远远超过蜀汉的,但是也远远低于曹魏。当时天下三分其实并不是均分,天下人口七分,曹魏占四、孙吴只占二、蜀汉仅占一。但是二十万这个数量看起来还较可观,但是却分散在西起江陵、中据武昌、南抵建业的数千公里的长江防线上。而驻守在那里的部队是不能随便抽调的,但凡是哪个点上被曹魏攻破了破绽那整条防线都垮了。所以东吴正能抽调出来用于的机动部队和主动进攻的兵力并不多。

image.png

  举个例子,曹休带了六万精兵冒进,东吴想吃点他这支队伍便设伏坐等吃。而为了构建这个埋伏圈孙权连自己的禁卫军都调上去了,却也只凑够九万人马。虽然此战“重创”魏军——歼敌上万,但是对人力雄厚的曹魏来说也就是毛毛雨。刚刚说了曹魏人口是东吴的两倍,如果征兵举是一样的话那么曹魏的兵力也大致是东吴的两倍。而东吴满打满算不会少于三十万人,所以曹魏基本上有大致六十万大军。所以万把人的只是挠痒痒。

  而东吴的北伐基本上是在下游地区,孙权也亲自带人去打过合肥。但是再怎么打不下来他也不敢抽荆州的守军过来支援,他可忘不了白衣渡江,可不想自己打的正欢实的时候蜀汉重演一遍。而东吴想的就是不开拓地盘也没关系的,不丢地盘就行。所以事实是虽然东吴有三十万人北上从没有成功过,可是曹魏有六十万人也照样没能南下。因为三家各有特色,魏国多骑兵、蜀国多步兵、吴国多弓兵而且多水军。虽然魏国的骑兵没有在长江沿线占到吴国的便宜,但是西线的蜀军出了山区照样占不到魏国骑兵的便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