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其中的排名和称号是怎么划分的
还不知道:古代后宫妃子的读者,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后宫妃嫔等级、称号、排名是如何划分的?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许多人在读到这句诗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白居易必定是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因为三千人实在不是一个小数,光是记住三千张面孔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事实上,在古代许多时期,皇帝后宫佳丽还远不止三千人,因为后宫佳丽不仅仅包括了那些妃嫔,同时也包括了众多宫女。不过在三千后宫佳丽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有幸得到皇帝垂青,并获得某种名分。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后宫妃嫔等级、称号、排名的划分。
皇帝虽然可以拥有很多女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皇后。皇后以下所有皇帝的庶妻都称为“内命妇”。根据《礼记》中的记载,内命妇包括“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三夫人的等级仅次于皇后,是皇帝庶妻中地位最高的。如汉高祖刘邦的庶妻有戚夫人、管夫人,汉武帝刘彻的庶妻有李夫人、钩弋夫人。三夫人位同朝廷里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不同时期官名不同),官秩为正一品。到了北周时期,三夫人的名号被改为三妃,即贵妃、长贵妃、德妃(排名按顺序从高到低,下同)。隋朝隋炀帝以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唐朝在贵妃、淑妃、德妃之后又增加了一个贤妃。明清时期妃的称号多有改动,且在贵妃之上又增加了一个皇贵妃,位同副皇后,但仍属于内命妇。
九嫔的等级在三夫人之后,位同朝廷里的九卿,官秩为正二品。九嫔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称呼。如晋朝时期九嫔为: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唐宋时期九嫔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明清时期嫔的称号多有改动,如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九嫔为: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而清朝有僖嫔、端嫔、穆嫔、熙嫔、道嫔、通嫔、襄嫔、静嫔等称号。
二十七世妇的等级在九嫔之后,周朝以后一度废除,后来又重新设立。西晋将二十七世妇称为才人,隋唐将二十七世妇分为三组,分别是:婕妤、美人、才人。二十七世妇的称号等级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如唐朝为婕妤九人,官秩正三品;美人九人,官秩正四品;才人九人,官秩正五品。而在清朝时期,二十七世妇的称号为贵人、常在、答应。清朝自嫔以下仅为通房,不算妾室,没有朝服和朝冠,人员亦无定数。
八十一御女的等级在二十七世妇之后,以唐朝为例共分三组,分别是:宝林二十七人,官秩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官秩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官秩正八品。清朝时期八十一御女的称号相当于官女子,其等级仅略高于普通宫女。
从理论上说,皇帝的庶妻由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等后宫佳丽组成。但大部分情况下,皇帝的后宫都不会达到满员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明孝宗朱祐樘一生只有一个女人,即正室妻子张皇后。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妃嫔的皇帝。
参考文献:《中国官制大辞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