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王侯将相的韩信,为什么会被夷三族?

  对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人追求内圣外王,即内在美德与外在成就兼修,由此而来,就成了对出仕的向往。历来,无论学子还是普通布衣,获得一个在朝为官的机会,从而实现人生抱负已属难得,若是有朝一成为王侯将相中的一个,那更可以衣锦还乡,光耀门楣。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中有没有哪个人可以身兼王侯将相呢?其实很难,汉朝有个周亚夫,以治军严明著称,是汉文帝极其倚重的大将,为文帝平定内乱,立下大功,等到汉景帝登基,忌惮他的能力,遂请到朝廷上为相,表面上是升职,实际上是军权,因此周亚夫的“”,心里很苦。不过,汉朝初期还有这么一个人,做到了王侯将相均在一身,这人就是韩信。

image.png

  汉元年,刘邦打算袭击关中,遂任命韩信为大将。在这场战役,刘邦投入精锐部队,曹参、樊哙为先锋。古时,山而居的人民修建山间栈道作为交通路线,在陕西、甘肃、四川等地都很常见,三秦王为了斩断敌人进攻的途径,把秦岭栈道毁坏。汉军算准了对方的松懈,一方面安排大量人力明目张胆重建栈道,另一面则暗中翻山越岭,直取陈仓。刘邦大胜,关中之地尽收,这场战役后来被军事家概括为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但是不久,刘邦的汉军陷入低迷,兵败彭城之后塞王、翟王、齐王、赵王、魏王纷纷背弃盟约与楚联合。临危,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扭转局势。韩信想要袭击魏都安邑,可是中间隔着一条黄河被重兵把守,这回他采取的策略和上面一样,在河边设置疑兵与船只,假意渡河,而后令士兵用木桶代替偷偷渡到对岸偷袭,再一次大获全胜。

  至此,韩信已经取得了大将军、左丞相两个身份。

image.png

  汉五年,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一起南下,合围楚军。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韩信与彭越都没有如期而至,这样一来,刘邦就相当被动了。前线战争已经打响,而自己只是孤军,很快被项羽打的溃不成军。谋士张良这个时候献计道:封韩信为齐王,并把陈以东到海广大地给他作封地。刘邦采取了这个建议,很快韩信果然率军前来救援。汉军此刻聚集近50万兵力,把项羽10万大军围困垓下,项羽自刎。

  消灭掉项羽这个最大的敌人,大汉的胜利局势几乎已经落成,刘邦也就不会允许身边再有人拥兵自重,于是收了韩信兵权,改齐王为楚王。

  汉六年,有劾韩信谋反,刘邦将韩信抓回洛阳,但是并没有了他,而是取消王位称号,改为淮阴侯,实际上就是变相的贬斥。到此为止,韩信做过王、侯、将、相,也算是一段传奇了,只不过他却成了另外一个周亚夫,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小,还时刻被人猜测是不是要谋反。或者说,多年以后的周亚夫,走上了韩信的老路。

image.png

  韩信不是萧何,没有取得刘邦和吕雉足够信任,协助他们灭掉异姓王;韩信也不是张良,没有假托黄老之学,明哲保身。相反,韩信大多数时候是锋芒毕露的、有话直说的。这就越发令人怀疑,他的心中是不是的臣服?

  汉十一年,吕后越来越容不下他,另一方面,韩信的亲弟弟前去告发他将要谋反。从而和萧何商量着怎么才能将韩信拿下。萧何献计,不如找个借口请他进宫,然后二话不说直接斩了。虽然这个办法有点牵强,难免给后人留下什么口食,但是吕后已经等不起了,一不做二不休,当即照办。

  人都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做就做的彻底,韩信死后,又被灭了三族。这个曾经身兼王侯将相的人,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但是话又说回来,当他自己获得以上荣耀时,其实结局已经可以预见。

  讽刺的是,韩信之所以被刘邦重用,皆因为萧何欣赏他的才华,拼命举荐,为此还创造了一个成语国士无双(意思是,一个国家中最有才华的人)。可是到头来,也正是因为萧何的计策,韩信才被吕后轻而易举的掉。实应了那句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后记:在查阅韩信时,发现有关他才出现的成语非常多,例如:背水一战,多多益,十面埋伏,胯下之辱,功高震主,妇人之仁等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