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时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刘备为什么会神色大变呢?
《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讲的是刘备和曹的故事。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提到东汉末年,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当时的无数英雄豪杰了,他们以乱世为舞台,共同缔造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托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福,三国成为了我国民间最受喜欢的历史时期之一,很多人对当时的人物、故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而如今最受人喜欢的三国人物中,刘备、曹必然是很有竞争力的两个选项。
刘备出身皇族,虽然家境贫寒却胸怀大志,他以德服人,留下了仁德的美名;与之相对的,曹是名臣之后,他从小就对掌握权势驾轻就熟,最终他一北方,成为霸主。有趣的是,这两人曾经处在同一阵营,还由此发生了脍炙人口的“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被吕布击败而投曹,曹邀他赴宴,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耳”,刘备听罢大惊失色,只好借口害怕打雷搪塞。那么,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为何只是听了一句话就神色大变呢?
关于煮酒论英雄的记载,《三国志》当属最权威的了,不过书里并没有关于“煮酒”这一活动的记载。史载,当时刘备投奔曹,非常受重用和优待,当时曹揽朝政,招致了汉献帝和皇亲们的不满,于是献帝将诛灭曹的密诏用鲜血写在衣带上,这就是著名的“衣带诏”。刘备当时本没有参加此事,但某一天曹在和他一起吃饭时淡定地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当时刘备正在吃饭,听到此话后便“失匕箸”,也就是把小刀、筷子掉到了地上。至于掉落后发生的事,书上便没有记载了。关于后续,地方志《华阳国志》中倒是有着记录,上面说刘备把刀和筷子吓掉的同时,正好天上一声惊雷,于是刘备便为自己解释道:“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此事过后,刘备“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正式领受了衣带诏。那么,从史书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让从小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大惊失色,甚至把餐具吓掉的原因可能有着以下几点:首先,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曹主动提出刘备与他是全天下唯二的英雄,对于刘备而言,这就是对他威胁的承认。
正所谓“”,像刘备这样的豪杰,自然不可能长久寄人篱下。如今曹承认刘备是英雄,表面上是在夸赞,实际上则是在说明自己心里清楚刘备终究会不受自己的控制。那么,对于曹这样的枭雄,一个迟早不受自己控制、对自己威胁很大的人物,最好的处理办法当然是趁着其羽翼未丰将其除掉。
第二个原因,是刘备猜测曹或许已经知道了衣带诏之事。历史上,刘备在与董承等人合作,想要共除曹后不久,曹便干脆利落地将董承等人抓捕并处死。可见,曹有着强大的情报系,且很可能在早些时候就对此事一清二楚。刘备最初虽然没有入伙,但从他很快找到董承合作可见,他对于此事是知情的。
如今,曹对刘备说他是英雄,听到刘备耳中,或许就和“你好大的能耐”属于近义词,是在隐晦地表示他对自己的行动了如指掌,认为自己意欲帮助献帝的行为是“英雄”的行为,想要对自己做出警告。
第三个原因,刘备可能是将曹的称赞理解为了对自己的试探。身处乱世,诸侯们的最高愿望几乎都是一天下,如今刘备暂时屈身于曹之下,但心中的志向想必不会被安逸的生活磨削掉。曹这时提起天下英雄,可能是想要测试刘备到底有多大的野心,是能够为自己所用,还是自己无法驾驭。
第四个原因令人“细思极恐”,那就是刘备此举全然是在演戏。上文已经说了,刘备从小就于隐自己的实情感,等到煮酒论英雄一事发生的时候,他已年近四十,一个坚持隐感情四十年,又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人,仅因为一句话就吓掉筷子,实在有些夸张。
因此,或许刘备的举动是故意所为,目的是向曹示弱。曹见刘备心理素质不过关,以后对他的戒备心也就不会那么强,这才有了后来刘备借兵,曹大方同意,前者却带兵反叛的故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