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可怕,但偏见没文化更可怕
孔子讲ldquo;学而不思则罔rdquo;。但思考的目的是为了甄别与吸纳,绝不是为了批评、挑别人短处,不是为了显得自己有多能。ldquo;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rdquo;,读书是为了自己有长进,专挑别人的毛病,不能虚怀若谷、俯身倾听,眼里只有别人的短处,即使读得再多也对自己无益。更何况,找出的短处还不见得的是它的短处。有时候,偏见没文化更可怕。
没有文化可怕,但偏见没文化更可怕
在大众印象中,是一介武夫,但他一生在读书上不仅用功颇深,且涉猎广泛。而且在对待读书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到看法。一次,看了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后,问治中国近代史的蒋廷黻:你对这书有什么意见?谁知,蒋廷黻把这本书批评得体无完肤。
蒋廷黻走后,跟秘书说,这个蒋廷黻不会念书,他看书尽看缺点,看不到里面的好处。
故事见于著《史学研究经验谈》,我最早在一期专访先生的视频中看到,他转述了这故事,说是历史学家洪煨莲告诉他的。先生点评说:
ldquo;读书的方法有几种,不管用哪种方法,都不要尽看人家的毛病,也要看人家的好处。专看人家的毛病就是想显摆自己,觉得自己人家高明。为什么要时时有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别人高明呢?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rdquo;
同样的故事也见于熊十力骂徐复观不会读书。
当时还是少将的徐复观,一心想治学,去见熊十力向其请教该读点什么书,熊十力于是向推荐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
徐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不悦,说,你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几后,徐复观再去拜见熊十力,称书已读完,于是谈了许多对王夫之的批评,里面有好多错误,这里不对,那里不妥。熊十力听后对徐复观大骂:
ldquo;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太没有出息!rdquo;
多年以后,徐复观著文回忆读书生活,说ldquo;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rdquo;。
在读书这一问题上,梁文道也替于丹ldquo;抱过不平rdquo;。
梁文道推荐了《于丹〈论语〉心得》,有读者便说,ldquo;哎呀,天呐,我今天看到文道居然在讲于丹,你怎么会讲于丹呢?!rdquo;
对此,梁文道解释,ldquo;尽管我并非完全同意她的做法或说法,但我依旧觉得她做的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本书现在卖了700万本不止,意味着她能让700万人里面至少有一万人愿意就此把《论语》拿出来好好看一看,这难道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吗?rdquo;
他批评道,喜欢读书的人常常容易有一种情绪,叫ldquo;人文沙文rdquo;。有一种知识分子、读书人、学者,他们认为只有符合他们心目中某种理念、某种理想、某种品位的书才是正的好书。
北大教授陈平原也提出过ldquo;读书三策rdquo;:第一,少读书,才能读好书;第二,鉴赏优先,批判其次;第三,自家体会,文火煲汤。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黃宗羲讲,ldquo;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rdquo;读书不多,就不能把各种观点都了解到;读书多又用心思考,才知道哪些对、哪些不对,不能別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