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宰相陈宜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恭帝四岁就继位当了皇帝,可惜命有点不好,上位才两年,元军便兵临临安。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image.png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十九岁的宋恭帝很多钱财,叫他去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作出了很多贡献,翻译了不少。

  恭帝从小在元朝长大,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宋恭帝知晓自己从前的身份,便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宋恭帝对当年元朝朝廷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触犯了。

  此诗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皇帝大怒,下令赐死了享年五十三岁的宋恭帝。

  谢太后召集群臣商议立帝,贾似道和谢太后都主张立嫡子,于是宋恭帝被立为帝。恭帝此时还小,因此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中。恭帝即位不满二年,宋廷就投降了元朝。

  宋室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又失于孤儿寡母之手。

  蒙军南下的时候,贾似道上表恭帝,请求出征,抽调各路精兵十余万,装载着无数金帛等物资,甚至带着妻妾,离开京城,阵势绵延约四十公里。

  二月份的时候,贾似道在芜湖和夏贵会合。夏贵一见贾似道,从袖中抽出一张字条,上写:

  “宋历三百二十年。”

  言下之意,宋朝历时已近三百二十年,国势已尽,不要为它丢了性命。贾似道心照不宣,点头默许。

  蒙古铁骑逼近的时候,临安府内人心惶惶,大批人试图逃离都城,尤其是朝廷大小官员,为保身家性命,竟然带头逃跑。

  同知枢密院事曾渊子等几十名大臣乘夜逃走,签书枢密院事文及翁和同签书枢密院事倪普等人,想出了更狠的一招:

  暗中指使御史台和谏院自己,以便卸任逃走,结果御史章未上,二人已先逃跑。

  陈宜中是恭帝时的宰相,把宋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陈宜中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惯于提出冠冕堂皇的高调言辞,谴责任何妥协退让的主张和行为。

  他本来是贾似道举荐的,贾似道兵败以后,他率先提出处死贾似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帅禁军的殿前指挥使韩震提出迁都建议之后,陈宜中竟然私自将其骗到自己家中加以谋害。

image.png

  陈宜中是一个优柔寡断、冒充抵抗英雄的胆小鬼。

  德祐元年,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朝野内外纷纷要求他亲往前线督战,他却犹豫畏缩,不肯出城。显而易见,陈宜中不可能为宋朝冒生命危险。

  后来,他逃到远离前线的南部沿海地区,拒绝回朝。太皇太后无奈,亲自给他的母亲写信,在其母的干预下,陈宜中才回到了都城任职。

  陈宜中当国,行事摇摆不定,徘徊在和与战之间,不能作出决断。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实际上却懦弱怕事,没有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勇气和才能。

  德祐二年正月十八,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投降,哀乞对宋朝皇室从宽处理。元朝要求与宰相面对面会谈,陈宜中被这种要求吓破了胆,抛弃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于当天夜里逃离了临安。

  元军大举进攻南宋的时候,恭帝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援助京都。文天祥听说之后,立即捐出自己的家产充当军费,招募了一万多人的义军前往临安。

  当时有人劝他:

  “你这样用临时军抵抗元军不是羊入虎口吗?”

  文天祥坦然地说:

  “这个道理我知道,但是国家养兵多年,到了危难的时候,却没有人为国出力,那才叫人痛心!我愿以死来唤醒人们,这样才有希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