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手下的人才为什么都投奔了刘邦?项羽为什么留不住人?
你知道项羽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百年,在此期间诞生了一个成语,即楚才晋用,说的是楚国的很多有才能的人都跑到晋国为官,反过来对抗楚国。而到了秦末楚汉之争的时候,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项羽身边的很多人才都跑到刘邦那边去了,最著名的莫过于韩信和陈平,两人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原本他们是跟随在项羽身边的。
这就不免让人疑惑了,就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来说,一个是楚国贵族之后,一个是小小的泗水亭长;一个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一个是战场上经常逃跑的人,一个是对部下一视同仁,好得不能再好的将领,一个是对部下一般的老大,就勇、悍、仁、彊的方面来说,刘邦是无法与项羽相的。
但项羽最后却成了孤家寡人,而刘邦却得到了相当多人的拥戴,最终建立了汉朝,这其中的原因却是值得深思。那么,项羽对部下非常之好,却为什么就是留不住人呢?
这个问题,韩信曾经和刘邦探讨过。 韩信曾经在项梁的楚军中待过,后来项梁死了项羽成为楚军的最大领导,韩信就成了项羽的部下,只不过一直没有被重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韩信跑去投奔刘邦,在最初,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所以韩信又逃离了刘邦。
还在刘邦有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又在刘邦那里极力推荐韩信,刘邦这次封韩信为大将军,并且以 极重的礼仪封将,韩信感动之下就分析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差距,他说刘邦很多方面都不上项羽,但是项羽也并不是没有缺点,相反,缺点还很多,这里,韩信用了两个成语来说明,其一就是匹夫之勇,其二就是妇人之仁。
这两个成语即便是今天的使用率也还是很高的,说项羽匹夫之勇是因为,项羽确实很强悍,他一咆哮,千余人在他面前吓得不敢吱声,但他却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
说他妇人之仁是因为,项羽对人确实很好,言语温和,要是有人生病了,他能心疼落泪,将自己的食物分给这个人吃,给他端饭,可以说是相当的仁慈了,然而,如果有人立下了足以封爵的功劳,项羽却总是舍不得给予相应的封赏,这只能算是妇人之仁。
正是项羽的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让很多有才能的人离开项羽而奔向刘邦,这和两人的性格有关系,也和人生经历有关系。
项羽生下来就是贵族,他们家族世代为楚将,只不过后来秦始皇一了天下,项羽的家族暂时没有了用处,等到秦末反秦的时候,项家一呼百应,对于项羽来说,他是战场上的战神,在他的认知中,只要对部下施以小恩小惠,就可以让部下为他卖命,而他们也只是他的部下,绝不能越过他去,这是他作为一个楚国贵族的认知。
这个认知并没有什么错,实际上,一个将领对部下好,确实能让他们不顾一切为将领卖命,先秦时期的吴起对待士兵也是如此。但这仅限于对待普通士兵,对于有才能的谋士和将领来说,他们要的不是诸如项羽在他们生病的之后为他们落泪给他们端饭这样的小恩小惠,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封赏,他们要的是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都是假的。
就如现在的公司老板和职员,职员辛辛苦苦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养家糊口,因此,在公司中,他们最想要的是升职加薪。如果一个老板天天在公司里笑眯眯的,对每一个员工都和颜悦色,生病了关心一下,心情不好了安慰一下,但就是不给你升职加薪,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职员就会在最初的感动过后辞职走人。
人都是很现实的,所以项羽对部下再好,倘若不愿意放手让有才能的将领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能给有功之人应有的奖赏,自然是不可能留住人才的。
再者,项羽的好对一种博爱,他对部下几乎一视同仁,能被尊为亚父的也就只有范增一个,最后还因为猜忌失去了范增。对其余的部下,项羽就是一视同仁的好,没有区别的好其实就是不好,对所有人都好,时间长了,大家觉得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人感觉到自己的特别之处,而有才能的人必然感觉不到被尊重,自然也就不愿意继续跟着项羽搞事情了。
在这一点上,项羽是远远不上刘邦的。要说刘邦虽然出身完全无法和项羽相,但也正是刘邦那样的出身,让刘邦最终获胜。刘邦自小在市井中摸爬打,后来又当了一个小官,交游遍天下,三教九流都有。可以说,刘邦从底层爬上来,很知道一个人奋斗是为了什么,想得到什么,所以刘邦从来不吝啬封赏。
就拿封韩信为大将军这件事来说,刘邦私心里是不愿意让韩信做大将军的,毕竟他没见过韩信打仗,也没听过韩信打仗,仅仅是因为萧何能做出月下追韩信之举来,刘邦就愿意给韩信一个机会,封他为大将军,一来他相信萧何有识人之才,二来不就是一个大将军的职务吗,封了也损失不了什么,大不了将来韩信打仗不行的时候再撤了。
所以刘邦痛快地封了,还以礼封赏,给足了萧何和韩信面子,试问被这样对待,韩信怎么可能不对其忠诚。后来楚汉之争倒向刘邦一边的时候,项羽曾劝过韩信和他联合对付刘邦,而蒯通也劝韩信自立,但韩信还是不愿意背叛刘邦。
刘邦舍得封赏,也大胆任用有才能的将领,所以很多人愿意跟着刘邦,即便刘邦屡屡被项羽吊打,但从刘邦身边跑了的人才还是不多见。刘邦之所以能留住人,也是因为刘邦对部下很好,他的好不是同项羽那样的无差别好,他的好是有区别的。
如果才能一般的人,根本入不了刘邦的眼,他是不会给这样的人好脸色看的,但如果一个人有才能,他就会对这个人很好,这其实是一种认可,这样的认可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人来说是很需要的。
刘邦的这个区别对待在郦食其身上有很好的表现,当郦食其刚刚去向刘邦自荐的时候,刘邦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中,他在召见郦食其的时候,还让两名女子为自己洗脚,且直接大骂郦食其为竖儒,但等他听到郦食其的高见之后,赶紧穿戴整齐,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座,病郑重道歉,还赐给郦食其食物吃。
这前后的态度变化其实对郦食其的震撼很大,他能清楚地感觉到刘邦对他的认可,自然愿意为刘邦卖命。只有得到了刘邦认可的人,才能得到他的好,还是拿韩信来说,韩信曾说过:“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只不过这样的好也仅仅是对极少数人的,刘邦的好因为少才显得珍贵,而项羽的好则是很多的,因为多而显得廉价,两厢对,也就能明白为什么项羽对人恭敬,亲手被部下端饭,却还是无法留住有才能的人了,当然,他之所以留不住人,还有一点是他的猜忌心,即便亚父范增为项羽呕心沥血,后来陈平的离间计不还是得逞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