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不是有强大的军队吗 安史之乱为什么还花了八年时间

  安禄山的网友们,安禄山握有强大的大军,安史之乱为什么八年就被平定了?双方实力如何?

  平定安史之乱用了八年,只能说时间太长了,根本不能用这个“就”字。但也恰恰说明叛军力量太强大了,唐代大军根本不是对手。

image.png

  安史之乱之所以最终被平定,一是因为郭子仪等将领的不屈不挠,二是因为叛军接连不断出现内讧,失去了安禄山这个叛军领袖。要不然,大唐江山能不能保住都是未知数。

  安史之乱事实上延续了八年,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代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尽管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了,但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惊人。

  安禄山叛军为什么强大?

  勇猛彪悍。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的较量,前者负多胜少。一则游牧民族整天是马背上的民族,没有固定的家,他们没有顾虑。长此以往,养成了狼性,进攻进攻再进攻是他们的座右铭。

  这种精神能战胜一切,摧毁一切,所向无敌。而农耕民族有家有城,做事非常保守,座右铭是防守防守再防守。两个民族较量,高下立现。

  安禄山的大军不全是游牧民族,但是他带出的兵,有着游牧民族的风格,战斗力极强,唐军根本不是对手。

  战马优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骑兵决定胜负;而骑兵的较量,战马优劣是关键因素。原上的马是正的战马,它们生在原,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它们不但有耐力,还有爆发力。

  中原地区的马,受环境,就像温室里长大的苗苗,根本就没有野性。

  数量宠大。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只有8万,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不仅地域相连,兵力又是各镇之中战斗力最强,规模达到20万,实力强大。

  能力超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大军战斗力不仅取决于士兵素质,更取决于将领的指挥能力,安禄山就是一个非常卓越的。

image.png

  安禄山具备了中国历史开国皇帝的所有特质:骁勇、心狠手辣、满腹韬略、能屈能伸

  安禄山母亲是突厥人,后来他们脱离突厥向南流浪。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安禄山加入唐代军之后,只是幽州节度使手下一名默默无闻大头兵。按说如果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但是安禄山勇敢、机智,跟史思明一起去抓俘虏,总是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安禄山是一名悍将,但不是个莽夫,心思缜密,精通潜规则。他了解升迁不是能力而是官员推荐,于是不遗余力向朝廷官员采访使(巡视小组巡视员)张利贞、宰相李林甫行贿,让他们在唐玄宗面前为自己说好话。

  他还了解,干得好不如跟皇帝搞好关系;因为中国历史上很多战将都是死于臣之手,于是他想方设法讨好皇帝,不惜装憨卖傻给皇帝当干儿,吃杨贵妃的豆腐,让杨贵妃给自己“洗三”。

  于是,唐玄宗对安禄山有求必应,要什么官都给,还将自己的亲侄女荣义郡主赐给了安禄山的安庆宗。(安禄山起兵后,安庆宗和荣义郡主都被唐玄宗赐死。)安禄山部将英明的唐玄宗哄得团团转,谁要一举报安禄山要,唐玄宗立刻会将举报者处死。

  安禄山智慧超群,深受皇上宠爱的杨国忠都斗不过他。杨国忠在唐玄宗跟前告状之后,精通六种语言的安禄山却哭着对皇上说:“我是外族人,不识汉字,皇上越级提拔我,以致杨国忠想要我。”

  安禄山为了,早就开始囤积粮食、战马、兵器和其它战略物资,为起兵做好了精心准备

  安禄山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任平卢兵马使,不久后便开始在范阳郡城北建造一座雄武城,对外说是防御侵略的,实际上是储兵器、粮食的,打算以后起兵用的。到天宝十四载(755年)起兵,安禄山经过了15年的韬光养晦,足见此人非常厉害,将务实、机敏、狡猾、隐、辣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image.png

  大若忠、大智若愚,安禄山就是这样一个大智者;他为了夺取大唐江山,所做的筹划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叫人细思极恐。如果不出意外,安禄山完全有能力灭亡唐代,在中原地区建立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安禄山从天宝十四载(755年)起兵反叛,一路所向披靡,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打到洛阳,建立大燕政权。之后叛军又在潼关之外打败唐代名将哥舒翰,在唐太宗不得不跟太子从长安仓皇出逃。

  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唐代就撑不住了。可是天不绝唐,就在这时候,安禄山死了。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身上长了长疮疖和疮,到起兵叛乱之后视力也渐渐模糊,直至完全失明。加上全身长满块状疮。

  正常人出现这种情况也会心情狂躁,何况性情残暴的安禄山?疾病让安禄山变得更加暴躁,任意对大臣加以惩罚。于是安禄山次子安庆绪,感到迫在眉睫的危机感,联合他身边的侍从在至德二载(757年)掉了父亲。安禄山一死,大唐危机彻底解除。

image.png

  既然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元凶,他死之后这场战乱为何又持续了6年多?其实与唐军指挥混乱失当有直接关系。

  长安有潼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军严守潼关这个关中的门户,叛军一时半刻难以得手。但是唐玄宗却听信宦官建议,逼迫高仙芝和封常清以及哥舒翰放弃天险主动出击,被叛军打败,天险不复存在。

  唐玄宗却还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斩了高仙芝和封常清,自毁长城,哥舒翰则在兵败后被叛军所。接连折损三名大将,军士气也受到沉重打击。而叛乱初期,大唐核心地区没有出色的指挥官,不能有效实施抵抗让叛军得寸进尺。

  这时候郭子仪、李光弼在外围进攻叛军,无法影响大局。直到后来李亨改变策略,让郭子仪回师打击叛军,才一举扭转战局。河北各地在郭子仪大军的激励下,纷纷起来抵抗,战局向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发展,安庆绪被打得落花流水,逃至邺城。

  可是这时候登基之后李亨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那就是忙着迎接太上皇李隆基,没有下令乘胜追击,给了叛军喘息机会。而且李亨没有给郭子仪放权,只是让他担任兵马副元帅。

  如此一来,大唐军就不能一指挥,协调行动。尽管有李嗣业、李光弼等九大节度使共同出击,但是各自为战、群龙无首,难以对叛军构成威胁。更有甚者,李亨却派了一个菜鸟、宦官鱼朝恩来当监军,很难扩大战果。最后还是老天再次眷顾大唐,让叛军又内讧。

image.png

  乾元二年(759年),曾经死老安禄山的安庆绪被死。两年后,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死。从此之后,叛军成为一盘散沙,郭子仪和仆固怀恩不失时机发动攻击,叛军彻底被消灭。在叛军接二连三出现内讧的情况下,军用了八年时间才平定叛乱。

  由此可见,大唐大军的战斗力的很差。究其原因,就是天下久无战事,官兵懈怠军纪松弛,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会遇到的问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