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曹手下可用的青州军为什么不足一万?
曹曾收编了三十万的青州军,但在官渡之战时,可用兵力却不足一万,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要原因在于,战损过大!
“青州兵”的前身是东汉末年盘踞在青州、冀州一带的黄巾军。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四月,百万之众的黄巾军,进寇兖州地区,大破兖州数郡。
时任兖州牧的刘岱,在自知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仍要“硬碰硬”,最后落得殒命沙场的命运,实在是令人唏嘘。
东汉末年,兖州所辖区域虽不大,但其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人才辈出,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刘岱死后,兖州牧的位置受到了各方诸侯的觊觎,谁能就任兖州牧,谁就能掌管兖州之地。
其时,曹正在东郡担任太守,所辖不过“一郡之地”,实在是太小,于是,曹的手下谋士陈宫就建议其东入兖州,担任兖州牧:
“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纲纪,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对此,曹表示认可,从而安排陈宫进入兖州做“说服工作”。济北相鲍信等本来就与曹有旧,见陈宫来劝说,便认可了曹进入兖州的计划。
就这样,曹得以入驻兖州。
由于兖州地区有大量黄巾军的存在,所以,曹就任兖州牧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平叛。
很快,曹“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然而,黄巾军战力非凡,曹战事“不利”,就连济北相鲍信都战死沙场——
之所以黄巾军如此难打,除了军事力量强大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值得关注。那就是,黄巾军流动的时候是携带自己家眷的。如此情况下,为了家人的安危,很多黄巾军战士也都是“背水一战”。
不好打,也得打!
曹重新整顿部伍与黄巾军战在一处。这场战争从四月延续到十二月,足足打了八个多月。最终,曹获得了胜利:
“曹追黄巾至济北,悉降之,得戎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青州兵。”
这就是青州兵的由来。
然而,在接下来连绵不断的战争中,青州兵的损耗极大。
初平四年(193年),曹嵩(曹父)一家人,在得到曹的书信后,携“辎重百馀两。”赶往兖州,不料,半路上却遭到了徐州牧陶谦别将阴平的袭击。曹嵩,以及弟弟曹德均在此次事件中殒命。
父之仇不共戴天!为了替父报仇,是年秋,曹发动了讨伐徐州的战争,“引兵击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保郯。”。虽然没有把陶谦死,但徐州的百姓却遭遇了大规模的“屠城”。“初,京、雒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至,坑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
——这是曹,也是曹手下的青州兵,第一次开展的大规模“屠城”行动。之后,曹至少又发动了不下六次的屠城活动,不愧为“乱世之雄”啊!
然而,由于军粮不济,曹最终也没能攻下陶谦死守的郯城,不得已而宣布退兵。
这是曹发动的第一场战争。
第二年(194年),由于陶谦没死,抑或曹觊觎徐州地盘的缘故,曹再次发动了对徐州的战争。
这一次战争也是进展顺利。曹大军连下五城,一直扫荡到了琅琊东海两郡,就只剩下了陶谦驻守的郯城。眼看成功再望,老家兖州却发生了叛乱,不得已,曹又放了陶谦一马,回师兖州。
这是曹发动的第二场战争。
曹回师兖州叛乱,未成想,这场战争也很残酷,进行了两年之久。
其时,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以及将军陈宫等发动叛乱,并且邀请“飞将军”吕布进兖州。
吕布本就是西凉军中的一员骁将,“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所以,吕布的到来增强了叛军的实力,也增加了曹平叛的困难程度。期间,双方在濮阳地区大战!曹也曾经遭遇战败,被吕布打地怀疑人生,以至于想要北投袁绍,幸好谋士程昱及时劝解他:
“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
曹这才下定决心跟吕布对抗到底。
终于,公元195年,曹在“巨野之战”中大败吕布,取得了平叛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是曹进行的第三场战争!
无论是两次徐州战争,还是一次兖州平叛,规模和烈度都很大,对于曹的青州兵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兵员折损。
除了这三场大规模战争以外,在官渡之战以前,曹又进行了几场规模不小的战争,如南征张绣,吕布等——
曹南征张绣时,长子曹昂战殁,这成为曹一生的“痛”。
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必然造成青州兵兵员的折损,以致于到官渡之战(200年)时,出现“兵不满万,伤十二三。”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为《三国志》进行注释的裴松之亦表示怀疑,认为数字有所浮夸,青州兵的数量怎么能从30万降到不足万人呢?
笔者揣测,或许是其忽略了战争残酷性的原因吧?
其实,除了战争以外,自然和经济条件也会造成青州兵的折损,如在194年,也就是曹与吕布在濮阳对峙、大战那一年,就曾经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军中乏粮”,也会造成一定的兵员折损。
总之,“青州兵”作为曹的首支劲旅,为其在对外的兼并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劳。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连绵不断的战事,导致了其兵员的大量折损。
由此看,官渡之战时,青州兵数量不足一万,也就不会贻笑大方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