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横行百年的河朔三镇,其强大之处体现在什么方面?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唐朝末年它一直是历任皇帝的心头刺。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朝历任皇帝都想灭掉河北三镇,但是正行动起来却又发现困难重重。例如唐宪宗在位时期也进行了削藩,藩镇势力得到了暂时削弱;

  但最后他却被宦官陈弘志所。后来唐穆宗即位,他沉于酒色,对朝廷疏于管理,导致,想要通过削弱藩镇兵力来进行釜底抽薪,彻底消灭河北三镇;

  但河北三镇并不受控制,马上又开始叛乱,而朝廷对抗不了藩镇,最终河朔三镇再度割据,只能放弃消灭河北三镇。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

  其中河北三镇实力最强,也最不受朝廷管制。河北三镇虽然名义上归顺朝廷,但实际上长期叛乱,与朝廷叫板,赋税留在本镇,官员自行任免,就连传位不需要朝廷派遣。

image.png

  朝廷因实力不敌河北三镇,对其只能采取姑息政策,三镇之间彼此达到了平衡,无人,在唐朝末期横行了百年。

  一、河北三镇的强大之处

  1、结盟

  河北三镇在地理位置上占尽优势,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为渤海、黄河、太行山、幽燕,这样的先天优势使得朝廷无法对其进行包围。同时三镇之间虽然总是彼此开战,互相觊觎。

  但是他们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有外力作用,三者就会情同手足,互相救助,当一镇叛乱,另外两镇相继与其结盟。这样彼此达到平衡,又在外力作用面前互相结盟的策略,使得河北三镇强大不可敌。

image.png

  2、兵力

  河北三镇之所以不服从朝廷,敢和朝廷叫板,这和他们强大的军事实力密不可分。河北三镇产马,适合养兵作战,三镇的总兵力高达二十万,且河北三镇周边多是契丹等强悍的少数民族。

  长年累月的对峙和作战使河北三镇在作战方面很有经验,兵力资源也极好。再看唐朝朝廷,在安史之乱后虽成立了神策军,直属中央管辖,但参加神策军缺失一般百姓逃脱赋役的手段。

  这样的军队在对战一般军队时,虽然会取得胜利,但是在对战河北三镇的军队时,战斗力却远远不敌。因此后来朝廷在对战河北三镇时,通常采用老办法,调取藩镇的军队来作战,采取借力打力的方法。

  但是其它藩镇也不糊涂,他们知道一旦消灭了河北三镇,下一个便是自己,因此,他们出兵不出力,不肯力战,但是河北三镇来对待外敌时却拧成一股绳,唐朝自然难以消灭河北三镇。

  3、财政

  唐朝的财政可谓是捉襟见肘,根据唐朝建中元年推行两税法,朝廷所得的税收最多只有总税收的三分之一。而且唐朝神策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他们所享受的待遇极好,皇帝还总给其额外的奖励。

  例如在新皇继位的时候,神策军总能得到赏赐。这样一来,朝廷所能支配的钱财就更少了,钱财不足便没有办法支持长久作战。反观河北三镇,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image.png

  不但利于交通运输,而且利于农耕,黄河、易水等河流贯穿河北三镇,因此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其中魏博镇的农业实力是很强的,天保八年,河北所得粮食接近总数的一半。

  此外,河北三镇的手工业、铁资源等也很发达。河北三镇的经济实力可谓非常雄厚,虽然遭到安史之乱的,但是这里的人们辛勤劳作,三镇的治者也推行了很多对老百姓有利的措施。

  使得经济恢复的很快,在半年的时间里,淄博牛羊猪总数就将近70万,为长久作战提供了保障。所以在财政方面,朝廷远远不及河北三镇富裕。

  4、边疆形势

  河北三镇形成的原因:安史之乱时,军被调动来平安史叛军,此时吐蕃趁机进攻,朝廷无奈只能对其招降,将安史降将安置河北,令其治河北三镇。

  此时的唐朝,在对河北三镇进攻时,需要考虑西北边疆的严峻形势,在与吐蕃作战后,又没有足够的实力来进行削藩。即便要削藩,也要在与吐蕃修好的前提之下。

  例如元和十三年以后,吐蕃频繁扰唐朝,在河北三镇再次叛乱时,朝廷无力抵抗。这样的边疆形势也注定了,唐朝无法消灭河北三镇。

image.png

  河北三镇在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例如在财政方面,河北三镇农业发达,手工业、铁资源等也发展的较好;在军事方面,河北三镇盛产战马,易于组建军队,发起作战;在地理位置上,不易被形成包围之势。同时在吐蕃的不断扰下,唐朝实力大减,更无法彻底消灭结盟的河北三镇。

  后经历黄巢之乱,实力更强的李克用、朱温二镇崛起,争相对河北三镇进行拉拢,三镇的关系得不到平衡,最终河北三镇走向灭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