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次游长江而没游黄河?

nsp; nsp; 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园春雪》中的ldquo;大河上下,顿失滔滔rdquo;,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两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率领红军,兵分两路渡过黄河转战山西,完成使命后,5月又挥师西渡黄河回到陕北。再就是1948年3月,在陕西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对开始战略大。
nsp; nsp; 他第一次渡黄河时,正是黄河的凌汛期,激流里漂浮着许多磨盘大的冰块,不时发出与船身冲撞的惊心动魄的巨响。坐在的木船上,谈笑风生。船工们头上包着白羊肚的毛巾,赤膊坦胸,喊着悠远浑厚的号子。说,看,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nsp; nsp; 他又问警卫员们谁敢游黄河,几个人七嘴八舌,有人说给彭总送信游过,有的说发大水时游过,有的说枯水季节游过。说,那太好了!来,我们不用坐船,游过去吧!卫士们都吓坏了,说河里还有这么多冰块,怎么能游?笑了,他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为什么多次游长江而没游黄河?
nsp; nsp; 在延安时,敞开心扉,曾同进行了数次长谈。问,如果您卸去领袖重任,最想去做哪些事情?虽然不知疲倦地为他的祖国劳,但内心深处却仍旧怀有诗人的情愫,蹈李白步履,观黄河远去,不断萦绕在他的心头。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骑马沿黄河流域考察。
nsp; nsp; 建国后,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1952年10月25至11月1,利用中央批准他休息的时间,出京对山东、河南境内的黄河决口泛滥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进行了现场视察。
nsp; nsp; 10月27,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济南历史上决口频繁、灾害严重的乐口险工处。站在抗洪大坝上,远眺的黄河水,深思后问:这里黄河底济南城内地面高多少?有人回答:6至7米。深情地交待,要把大堤、大坝修牢,万万不要出事。
nsp; nsp; 顺堤前进,看到堤外盐碱地,问:这是什么原因?有人回答道:黄河高(悬河),堤外低凹,再加小清河多年未输通,排水不畅,造成耕地盐碱化,种不保收。群众说,ldquo;春天一片霜,秋天明光光,豆子不结荚,地瓜不爬秧rdquo;。这一片上下有15万亩地种不成庄稼,群众生活困难。说:我深知黄河洪水为害,黄河侧渗也会给人民造成灾害,你们引用黄河水淤地,改种水稻,输通小清河排水,让群众吃大米,少吃地瓜不行吗?省领导说:没经验,我们一定试试办。
nsp; nsp; 在河南,来到兰考县杨庄察看黄河险工,在第9号坝上察看了工程和黄河形势。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员会主任王化云:ldquo;黄河涨上天怎么办?rdquo;
nsp; nsp; 一生对中国和建设以及大江大河治理说过无数次气吞山河话语的,面对着世界上最桀骜不驯的黄河,表现出了少有的敬畏和谨慎,他没有留下ldquo;根治rdquo;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殷殷地嘱咐王化云等有关领导:ldquo;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rdquo;
nsp; nsp; 1959年,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nsp; nsp; 1961年8月在庐山时,曾和身边的卫士张仙朋闲谈,他感慨地说:ldquo;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可使我多搞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对全国官员也是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以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rdquo;
nsp; nsp; 这三个愿望中,就有沿黄河实地考察,可见的黄河情结之深。
nsp; nsp; 曾多次想畅游黄河。1958年8月7视察郑州兰封东坝头,就打算横渡黄河,保卫人员再三劝阻,终于作罢。1959年9月21,他在山东泺口险段视察黄河,对山东省舒同说:全国的大江大河我都游过了,就是还没有游过黄河。我明年夏季到济南来横渡黄河。
nsp; nsp; 但终其一生,没有游过黄河。这对和黄河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