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五国合纵攻秦最后一战是在何时?结果怎么样?
在战国历史上,山东六国有过五次声势浩大的合纵攻秦之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也即秦始皇嬴政一共花了10年的时间,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山东六国,从而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在很多人看来,秦灭六国的时候,山东六国之间已经是一盘散沙,这是秦始皇可以消灭六国的重要原因。
但是,实际上,在秦灭六国之前,山东六国曾经多次联合攻打秦国,也即合纵攻秦。只是因为这些合纵攻秦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加上战国末期各国已经元气大伤,这才给人一种一盘散沙的感觉。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山东六国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作战,大致有5次。其中,在公元前241年,山东六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一度逼近秦国都城,结果却功亏一篑,让人不住叹息一番。
一
山东六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发生于公元前241年,这场战役也被称之为“蕞之战”。在第五次,也即最后以此联合攻打秦国之前,秦国先是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重创了赵国。不过,在邯郸之战中,秦国败北,一度中断了秦国蚕食六国的节奏。公元前246年前后,秦王嬴政,吕不韦执掌大权。对于吕不韦这位能人,掌权期间继续派遣秦军攻打魏国、韩国、赵国等诸侯国。
于是,对于山东六国来说,决定放手一搏,再一次合纵攻秦。公元前241年,赵国、魏国、韩国、燕国、楚国这五个诸侯国组成联军,正式对秦国发起了反击。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依附秦国的齐国,又一次选择了沉默,也即没有派兵参加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当然,即便没有齐国加入,五国的力量,也足以和秦国一较高下了。
二
对于最后一次合纵攻秦的联军,主将是赵国的庞煖。庞煖(生卒年不详),一作庞焕、庞子、庞援。在战国后期,庞煖这位老将曾率领赵军击退燕国、秦国等诸侯国的进攻。因此,庞煖是完全有资格来指挥这一次组成的五国联军。公元前年241年,庞煖率领五国联军向秦国进攻。庞煖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认为,之前山东六国进攻秦国的军队,大多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这是因为函谷关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此,这一次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今黄河),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其不意。按照这一计划,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来到了距离秦国都城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陕西临潼北),从而爆发了蕞之战。
三
在笔者看来,庞煖率领的五国联军,之所以可以顺利逼近秦国都城咸阳,原因主要两个。一方面是因为五国联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没有延续进攻函谷关的策略。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秦国新攻占的疆域,还没有做到人心归附,如出现了背叛秦国的情况,这也是五国联军可以顺利攻打到距离秦国都城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陕西临潼北)的重要原因。
但是,来到蕞地后,五国联军遭到了吕不韦率领的秦国大军。在蕞之战中,主场作战的吕不韦集中主力进行反击,结果五国联军无法支撑,陆续败退。而这,意味着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在第五次,也即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中,吕不韦率领的秦军,已经是秦国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五国联军可以击败吕不韦,的可以改变的历史走向。
四
最后,至于五国联军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力量上的分散,大家都不愿意拼尽全力。如在蕞之战中,如果楚国拼尽全力,损失全部兵话,魏国、韩国、赵国自然不会对楚国进行补偿,反之亦然。因此,这造成参与合纵攻秦的诸侯国,都指望诸侯国出力,自己来趁机抢夺战果。正是这种各怀心思、貌合神离的状态,促使五国联军无法抵挡吕不韦的冲击,最终各自败退。
除此之外,五国联军已经深入到秦国都城附近了,过长的战线,导致五国联军的后勤补给压力,这也是其无法长期支撑下去的重要原因。在山东六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后,秦王嬴政除掉吕不韦等人,开始亲自执掌秦国大军,并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史记·李斯列传》)的建议,从而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派兵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山东六国,进而建立了秦朝。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