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白起临死前,他到底说了什么话?

  战神白起临死前,他到底说了什么话?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quot;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quot;良久,曰:quot;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quot;遂。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司马迁《史记》中的这段话,记录了秦国大将、战神白起(即武安君)的死亡经过。

  那个他为之而战的国君,亲自下令赐剑让他自裁。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白起没想过反抗,尽管以他的实力,保自己一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他不怕死,可是他却无法接受现实。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被自己忠心耿耿对待的秦昭王赐死。他心寒呐!

  临死前,白起问自己:quot;我做了什么得罪了上天,让我落到这个地步?quot;其实,白起心里很清楚,他不是得罪了上天,他只是不小心得罪了秦昭王,尽管,他的本意是好的,是为秦昭王着想,不愿意看到秦兵战败。奈何,忠言逆耳。

  那天,秦昭王让刚刚病愈的白起去往前线,帅秦军攻打赵国邯郸。彼时,秦军的部队已经损失了五个营。认分析了形势之后,白起跟秦昭王说了自己的想法:quot;赵国的邯郸现在很难攻下,并且别的诸侯国的增援兵队就快要到了。诸侯国对秦国积怨已久。秦国获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是自己的伤亡也过半,国内空虚。如果长途跋涉去攻打赵国的国都,赵队在里面顽强抵抗,诸侯国的援兵从外面攻击,肯定会打败我们。还是不要打了。quot;

image.png

  白起的苦口婆心,并没有让秦昭王暂时冷静。秦昭王太想赢了,因此仍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白起去到邯郸战场,扭转乾坤。于是,不听白起的劝告,坚持下令让白起奔赴前线。

  白起明知这样不可为,只好称病拒绝。他不是不愿意为秦昭王效力,只是局势摆在那儿,硬着头皮上也只能是凶多吉少。在家待着,说不定还能想出更好的计谋,改变局势。

  后来,果然不出白起所料。尽管秦昭王调换了帅秦军的大将,但是在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赶去邯郸支援后,秦军的损失伤亡还是很大。也许是想趁机让秦昭王回心转意,白起说道:quot;秦王不听我的话,现在怎么样了?quot;

  武安君言曰:quot;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quot;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但是,秦昭王听了这句话后非常生气。

  只能说白起的情商不太高,好心办坏事。他的本意是好的,希望秦昭王就此作罢,不要一错再错,但是这话听在秦昭王耳朵里,就像是在讽刺自己没有眼光和远见。

  这个时候,君臣之间其实已经有嫌隙了。

  让白起和秦昭王关系更加紧张的,是白起被贬出咸阳。白起出西门十里后,有大臣对秦昭王说,白起看起来有怨气、不服气。这时,秦昭王会如何想?之前,秦昭王可能只是生气,贬白起一下出出气,气消了还把白起叫回来。但是,如今白起心生怨气,记恨自己,会不会就此背叛自己?万一他投别国,以他的军事才能,秦国被灭都不是没有可能。因此,秦昭王觉得还是赐死白起最妥。

  可能是白起功劳太高,引起了同僚的嫉妒吧,于是同僚才在秦王面前如此诋毁他。

image.png

  临死前,白起说自己是因为坑大量降卒才遭此报应,明显是用结果推断原因,自欺欺人。现实是,秦昭王不再信任他,而白起,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宁愿认为,自己的死是自己太多的报应。因此,白起说的自己的死因其实并不可信。

  由此可见,好好沟通的重要性。其实,秦军邯郸战败后,白起完全不用说那句quot;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quot;,秦王自己就会反思。但是,他一说,反而激起了秦王的逆反心理,觉得邯郸这一仗一定要打赢,证明自己是对的,白起是错的。

  此外,哪怕不愿意去前线,态度也可以软和些,多多跟秦王聊聊天,谈谈战事,引用一些以前战争的例子来说明。而不是一倔到底,称病在家就是不动,秦王也不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是在谋划更好的战略,还是对自己这个国君有意见。

  我有个闺蜜也想白起一样傻,每次吵架,她都说要离婚来气他老公,气消后也不解释,结果她老公信以为,赶紧转移财产……

  希望大家都能有白起的高实力,同时也拥有白起不具备的高情商,这样,才不会重演白起的悲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