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庸国的疆域有多大?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庸人自扰、庸庸碌碌、平庸无为……庸,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含贬义的字。指平常的人;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语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今有於此,曰:‘予汝天下而汝身。’庸人不为也。”但是,在先秦时期,一群“庸人”建立了一个以“庸”为名的国家。对于庸国来说,出自帝顼,据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民间有“上古东方”之称。
庸国势力范围最大的时候,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也即庸国的范围包含了今湖北、陕西等地。在此基础上,强大的庸国一度在春秋时期和楚国相抗衡。对于楚国来说,因为无法单消灭庸国,所以只能联手秦国、巴国来击败庸国,这才消灭了庸国这一强敌。
一
首先,庸国在商朝时期就是西南一带的大国了,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归集在庸国的麾下。濮族,即远古至秦汉时期繁衍生息在百濮之地的族群,即今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商纣王在位时期,庸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民间有“上古东方”之称。
《荀子·儒效篇》曰:“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居五十三人。”参加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庸国,则被周王室封为伯爵诸侯国。《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对于伯爵诸侯国来说,看似中规中矩,但是,相对于子爵诸侯国——楚国、巴国、吴国、莒国等,庸国的爵位已经不低了。
二
当然,除了爵位不低,庸国的实力还较强大。到了春秋时期,庸国曾经盛极一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
庸国的西部应包含现今的陕西省汉中市大部分属地。《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汉中)本附庸国,属蜀。”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春秋时期的庸国,其疆域不仅包含了今湖北省一带的部分地区,还将今陕西省汉中市一带纳入到其疆域中。因此,庸国的疆域,得以和秦国、巴国、楚国接壤。当然,在春秋时期,庸国主要是和楚国相抗衡。在历史上,庸国不仅打退了楚国的多次进攻,还主动进攻楚国,促使后者一度想要迁都来避其锋芒。
三
根据《左传·文公十六年》的记载:“(公元前611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今房县南、神农架东南地区,《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湖广五房县房山条云:“阜山在县南百五十里。”)公元前611年,趁着楚国发生灾害的机会,庸国率领百濮等势力攻打楚国。彼时,楚国在位的君主是楚庄王,虽然楚庄王最后称霸中原,但是,当时的楚庄王却是非常稚嫩的。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楚穆王去世,楚庄王熊旅即位,对于刚刚继位的楚庄王,年龄只有20岁左右,加上国内叛乱四起,于是楚庄王选择了“三年不鸣”的策略,也即故意表现出沉湎于声色一面,以此来明辨忠。但是,这也导致楚庄王缺乏应对庸国进攻的实力。在此背景下,因为庸国的大军已经攻入到楚国境内,所以楚庄王就想着迁都来暂时避让。
四
最后,对此,大将蒍贾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楚国不仅不能迁都,反而要主动反击庸国。并且,趁着庸国后方空虚的机会,从而联合秦国、巴国偷袭庸国的后方。就楚庄王来说,采纳了这一方案。于是,对于秦国和巴国来说,也不愿意庸国过于强盛,于是出兵进攻庸国的后方。在楚国、秦国、巴国这三国的联合进攻下,庸国最终走向败亡。
值得注意的是,庸国虽然败亡,但是其却留下了一系列带有“庸”字的地名:庸州、大庸溪、施溶溪、大庸滩、大庸坪、大庸口、庸水。如汉末三国时期,上庸郡就正好处在魏蜀吴三国的交界地带,再如今天的张家界市,曾经名为大庸市。此外,在庸国灭亡后,秦国和楚国之间的缓冲地带消失了,这也为秦国和楚国的激烈交锋埋下了伏笔。尤其是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在古庸国一带爆发了多场战役。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