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琴:京族弹弦乐器,具有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

  弦琴,京族弹弦乐器。京语称旦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东兴市。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我国南方盛产竹材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制作的管形乐器,挑起竹皮为弦(俗称篾弦),用以敲击或弹拨,并由此使弦鸣乐器得到不断发展。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弦琴又称弦匏琴、一弦琴,京语称之为“睹演旦匏”(Du yan Dan ou)”。长期来,虽说弦琴的形态、制作材料及其工艺不尽相同,但在民间,大体可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皆由琴体、摇杆、弦轴及挑棒等构件组成,全长均为110厘米左右。竹制者,以直径12厘米的大半边毛竹作琴体,头高约6.5厘米、宽约8厘米,尾高8厘米、宽高约12厘米,面微拱。弦轴均为木制,从琴尾侧面琴体;摇杆用竹或牛角制,长约40厘米,竖插于头部,杆上装小葫芦扩大音量;由弦轴至摇杆张丝弦或金属弦一根,有效弦长90厘米,定弦多为大字组的A至小字组的C;挑棒竹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拨弦一端稍尖。

  20世纪50年始,新一代弦琴演奏家们对弦琴作了适当改良,优化其原有特征,丰富其演奏技艺和表现力。综合归纳,这些改良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作材料,多改用质量较好的棕榈木、硬杂木或名贵的红木、紫檀木等。二是弦琴,代之以较规范的古筝弦、扬琴弦或吉他弦,一般用扬琴26号至30号,尤以28至29号最佳。三是加拾音器,以电声扩大其音量,突出其音色特征。四是根据需要改进其外形,除原本的长箱形外,增添有长条型、龙头型等新款式。五是(个别演奏家)在琴体上加设指板及品位,扩展乐器表现性能。六是改外露弦轴为稳式弦轴,美化其外形,改其音质。七是改挑棒为精巧的拔片,或直接用指甲、佩套指弹奏,能获得多样化的音色和演奏技艺。

  演奏中常用的弦琴,有民间竹制弦琴和木制弦琴及多种改良弦琴。

image.png

  乐器介绍

  弦琴是京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不论节喜庆或是农闲之时,人们都要在它的伴奏下,唱起即兴编成的民歌。由于它的发音与京族民歌音调极为相似,装饰音又富有吟唱般的韵味,所以在为民歌伴奏时,琴声歌声交融,两者浑然一体。弦琴既是优美的奏乐器,也是出色的伴奏乐器,还可参加重奏或合奏,在民族乐队中,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

  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以在仅有的一条琴弦上,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来,这是由于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弦琴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极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它奏出的婉如歌的曲调,有如诗人吟咏,富于甜美感,有着深邃的艺术魅力。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这是由于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

  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乐器,具有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早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我国就有了关于竹制弦琴的记载。《新唐书》中有:“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Hui)首(是古书上说的一种蛇),张弦无轸,以弦系顶。”

  古代的弦琴,是用一段毛竹筒(长三尺、直径四寸左右)的多半边做琴体,开口部分朝下,在竹筒表面纵向挑起一条细而长、两端不断的竹皮为弦。经过不断的流传和改进,逐步增加了竹制弦弓和葫芦形共鸣器,后来才发展成为现代的弦琴。

image.png

  弦琴最初只为诗人吟诗伴奏,后来发展为歌舞伴奏或与乐器合奏(尤常与洞箫一起演奏);如今多用于奏,亦可参加重奏或为歌舞伴奏。在民族乐队中,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演奏手法特,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音色柔和优美,宜于表现悠长抒情的旋律。

  弦琴现已改制成电扩音弦琴,即在共鸣箱内装置拾音器和扬声器(也可外接扩音设备),音量显著增大,因而音色更加柔美动听,更适于奏。

  结构

  琴弦左侧一端通过共鸣筒系在摇杆上,弦距琴面6厘米左右,右侧一端穿过弦孔,缠绕在琴底的弦轴上。使用竹制挑棒演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竹制弦琴有所改革,增加底板和首、 尾框板,使其成为共鸣箱,琴面上像古琴那样标出泛音位置。也有的在琴面上增设木制指板,指板上嵌有16个品位,可使琴弦发出较多的实音,并能较快速地演奏泛音,丰富了弦琴的演奏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