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在守城作战的时候 古人为何不去推翻梯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打仗,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古时守城官兵宁愿用石头砸,也不尝试推梯子,官兵:没人可以推。

  引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早已在词句中,将战争的无情与勇士的忠心不二诠释的淋漓尽致。古往今来,战争都是残酷,冰冷,生灵涂炭的代名词。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战士们为国家的利益得失前仆后继,死而后已。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生格言默读百遍,最终上阵敌拼死只为匹配自己心中信念之事早已是老生常谈了。在古今中外的大小战役当中,一直被文人墨客与历史学家络绎不绝地谈及的,莫过于攻城战役。

image.png

  在古时还没有先进科技,还没有空中载具的时候,士兵们的攻城之战尤为艰难险阻,因此显得尤为波澜壮阔。在历史的长河中,攻守之战总是一触即发。攻方的士兵想要夺下城门多得借助梯子等攀爬装置上到城墙上,而我们会发现守方的士兵多选择砸下重物或者射下飞箭来抵挡敌方进攻,总是有人会问起既然愿意搬起石头砸,那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推倒梯子?

  众所周知,在一座城池被攻破之前,总有攻城一方与守城一方参与作战。而我们从无论是历史课本上,还是影视作品中,我们总是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就是攻城的梯子,都是无异于我们常生活中的那种木梯,战场上的木梯只不过是变成了加长版。能够架到城门上,就是一个合格的梯子。

image.png

  可是在史料中记载,早前攻城的梯子一般都是竹制而并非木制。而且,一般这种梯子都不会达到城门的高度,攻城战中使用的梯子往往城墙稍微矮上一些,不可能超过城墙高度的,并且,这种竹梯顶端一般都是削尖并且抹上了制品,能够有效起到防范上方敌人推倒的保护作用。

  当然,这种竹梯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由于过于巨大与坚硬,不利于行军时候的搬运与战场上投入使用,并且竹梯本身也并非坚不可摧。所以,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人类文明益精进,武器也从钝器慢慢改良成了尖刃利器,而在攻城战中不可或缺的梯子,自然也得改良。在最早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改良后的新型梯子——云梯。

image.png

  这种梯子的出现,完美的弥补了竹梯的所有缺点,可以推动行驶,并且坚如磐石,既作为打战时候的掩体使用,云梯伸展开之后又可作为登上城门的楼梯使用。这种云梯自身重达好几吨,行进时候需要数人推动才能使其行进。所以在攻城时放上云梯,城门上的敌军是很难将其推动甚至推倒的。所以,在战场上,既然楼梯已经坚不可摧,去花费力气掉梯子,扔石头放乱箭反而才是更为正确的选择。

  放眼近现代,攻城战役已经鲜少发生,梯子也不再登上战场。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的进步,攻城所需要的早已不是人力的疯狂涌入与冷兵器间的近战肉搏,另一方面,是架梯在战场上带来的作用,已经逐渐被热兵器、手或者一些伤力极强的战略武器:弩,投石车等所逐渐取代。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现代人只是在原基础上去其糟粕,我们对古人的智慧还是得保有一分敬畏的。

image.png

  梯子在历史舞台上光荣退役,但是现如今,消防梯,快捷绳梯出现在了我们的“现代战场”上。抗洪抢险,火场求生,就是它们一展身手的时候。现代人借助古人智慧一步步精益求精地走到今天,不仅仅是着战场上一夫当关的气势,也是着月星辉代代传承的古老手艺。

  结语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居安思危是我们的使命,但同时,借由梯子,我们也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发展对我们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若有人问起为什么守城时不推倒梯子,官兵回答到:“没人可以推。”是啊,这梯子没人可以推,推倒的是梯子,但是然后呢?会架起更多梯子,会有更多的士兵舍生取义,把功夫都花费在一个物件身上,反而给对面的敌军有了更多突破与进攻的机会。在无情又残的战场上,士兵的眼里,往往只看得见敌人,其实,只需要看得见敌人就足够了。拿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气势,守下这座城或者攻下这座城,都是早已刻在心底的使命。

  参考文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左传——曹刿论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