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之后出现的变法,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变迁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无数个朝代,当然,还衍生了无数个帝王。在这些帝王之中,大多数都是历史的点缀,我们称之为“平庸”;而少数成为历史主角的帝王,我们称之为“英明”。遗憾的是,英明的皇帝毕竟只是少数,但是,历代帝王振兴王朝的决心却没有太大差别,我相信,即便是历史上最无能的皇帝,也都希望能将自己的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为了弥补后天不足,个别帝王就会采取一些机器特殊的助力手段,这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变法”。
历史上的变法很多,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乃至后满清时代的戊戌变法等等,可是,在历代变法之中,除了商鞅变法取得空前成功之外,其余变法要么被扼在萌芽状态,要么有始无终,连备受好评的张居正变法也只是维持了数年之久,在张居正死后就被万历皇帝给终止了。关羽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不一,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开启变法先河的商鞅变法究竟对后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公元前359年,一批怀揣梦想的有志之士在秦孝公嬴渠梁“招贤令”的感召下,纷纷背井离乡奔赴秦国。此时的秦国,距离曾显赫一时的霸主秦穆公已300年之久。在这300年里,秦国再也没有出现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因此,坐吃山空的秦国已经由一个强国沦为弱国,虽然勉强跻身于“战国七雄”之一,但无疑,秦国是七国之中最弱的一个。没有被崛起的魏国吞并,已经是一种幸运。
秦孝公嬴渠梁继位时,他接手的是一个支离破碎、贫穷落后的秦国,可是嬴渠梁有着无坚定的雄心壮志,他绝对不允许秦国继续向沉沦的深渊迈进,为此,他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为了振兴秦国,嬴渠梁广发“招贤令”,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带领秦国走向强大的英雄出现。在前往秦国的学子之中,就有名不经传的商鞅。
商鞅本是卫国人,但是,卫国太小,也太落后,给不了商鞅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他又辗转到了魏国,可惜,在魏国也没得到重视,这才来到秦国。谁也想不到,他能缔造一个属于他的神话
商鞅对时局的看法和变革措施与嬴渠梁不谋而合,于是,嬴渠梁力排众议拥戴商鞅进行变法,为此还将阻扰变法的公子嬴驷废除、对触犯法律的兄长赢虔施以酷刑。经过19年的努力,秦国终于摆脱了贫弱的姿态,并以压倒式的实力迫使最强大的魏国割地让步。秦国,终于成为战国最为强大的国家
然而,商鞅变法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秦孝公去世后,保守势力立即展开了对商鞅的反扑。商鞅在逃亡途中被俘,最终落得个五马分的惨景。
商鞅的结局是个悲剧,但是,包括秦国保守派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能否认,商鞅变法是极具成效的,也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变法。
转眼到了1069年,同样已经走到悬崖边缘的北宋,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实施变法,但是,变法仅仅开展了几个年头就结束;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又涌现出一位改革好手张居正,他在李太后和大冯保等人的支持下实施新政,并成绩斐然。可遗憾的是,新政仅实施了10年,就随着张居正的去世而被终止,张居正还遭到清算,“万历新政”也以失败告终;
到了与近代接轨的1898年,在光绪皇帝的主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再度兴起,可惜,这场变革只持续了百之久就结束,故而,也被称为“百维新“;
从以上变法可以看出,所谓变法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变,二是新。可是,纵观历史上的所有变法,除了商鞅变法彻底让秦国从侏儒变成巨人外,其余变法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每每提及原因,较空旷的说法就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已经保守势力的反对等等,诚然,这是客观存在的缘由,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商鞅变法对后世变法的影响
其实,商鞅变法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震慑。商鞅励精图治近20年才换来了秦国的强大,但是,一夜之间,商鞅就从功臣变成罪人,最终落得五马分的悲惨结局。我不相信从商鞅被害的公元前338年到王安石变法的1069年之间没有胸怀大志、倡导变法的人物出现,但事实上,在这1400年的历史当中,能被人们回忆的变法实在少之又少,除了王莽,好像再无他人。由此可见,商鞅的最终结局对后人的震慑力是非常强大的,为了避免重滔覆辙,人们只得循规蹈矩,不敢萌生变法的念头;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反对变法的人群中,儒家势力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商鞅死后,儒家学者一直以商鞅的结局来警示人,在汉武帝实施“尊儒术”之后,文化界流行的只有“四书五经”,其强调的就是忠君爱国、安分守己,久而久之,被儒家思想侵蚀的知识分子就失去了进取精神,难得出现的改革者反而成为另类,被群起而攻之,变法,也就无从谈起了
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变法中的举措被后人积极采纳外,连他的死也被居心叵测的家们给树立成了“反面典型”,以此来打击人们变革的念头。这也许就是商鞅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成功变法的根本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