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有什么成就?成为辅政大臣最后却无奈自尽

  萧望之(约前114~前47年),字长倩,萧望之是萧何的六世孙,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萧望之是西汉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又是著名的经学家。萧望之主治《齐诗》,兼学诸经,是汉代《鲁论语》的知名传人,李白在《客中行》赞颂的“兰陵美酒”相传就是萧氏家酿。。自此,兰陵萧氏是山东大族,历数百年而不衰。

image.png

  萧望之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祖上可不是务农的)的家庭,到萧望之时,始勤于学问。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尤治《齐诗》,为当时京师诸儒所称道。

  这时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萧望之因长史邴吉的推荐受到霍光召见,但望之看不惯霍光不能待忠心效力之士、以势凌人的做法,忤逆了霍光,因此在霍光专权时萧望之没有得到任用。因不趋附大将军霍光,仅官至小苑东门侯。后为御史大夫魏相属吏,荐为大行治礼丞。

image.png

  霍光死后,他的霍禹又任大司马,霍氏家族继续掌握朝廷大权,任谒者。这时京城长安下了一场冰雹,望之乘机上疏宣帝,借春秋鲁昭公时季民专权,鲁国降雹,之后昭公被逐的事件,暗示现在阴阳不合,是因“一姓擅势之所致也”。这正中了宣帝当时的心意,因此萧望之很快得到宣帝的重用。当时宣帝刚刚即位,有很多人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宣帝则往往向望之征求意见。望之就根据上书的内容,判断上书人水平的高低,进而提出予以重用、留用考察或遣归田里的建议。所提建议无不得到宣帝的赞同和支持,望之也很快升任谏大夫、丞相司直等职。前60年,劝止宣帝欲与乌孙国联姻。次年,代丙吉为御史大夫。不久霍氏因谋反而被,望之更加受到重用,先后任左冯翊以展治政才能,3年后左冯翊迁大鸿胪、御史大夫。前57-前54年,匈奴内乱,帝及众臣欲诛伐,又以和议谏止。后因故左迁太子太傅。

  五风年间,匈奴发生大乱,很多人建议乘乱举兵平灭匈奴,宣帝派人征求萧望之的意见,望之援引春秋时晋士匄帅师侵齐,闻齐侯卒,引师而还的旧例,认为应以仁义抚四夷,建议派使者吊问,“辅其微弱”、“救其灾患”(《汉书》本传,下引同),宣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以后又派兵帮助呼韩邪单于重新一了匈奴。后来呼韩邪单于来朝,宣帝下令公卿讨论对单于的礼仪。萧望之反对丞相及御史大夫将单于当做诸侯王,位次在诸侯王之下的建议,建议以客礼相待,位在诸侯王之上,宣帝接受了他的建议。望之为结束汉匈之间长达百余年的武装冲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宣帝病重时,萧望之被拜为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受遗诏辅政。元帝即位后,望之“以师傅见尊重”,朝中大事,多所匡正,元帝赐其为关内侯,食邑600户,只每月朔望上朝。且欲以其为丞相,但萧望之不久却被宦官弘恭、石显等致死。

  弘恭、石显在宣帝时就任中书令,“久典枢机。明习文法,”又与车骑将军史高等互相勾结,常常在朝廷上与望之等人作对。而萧望之认为重用宦官本不是国家的旧制,又违背了古人不近刑余之人的规定,认为应当革除宦官的弊制,以士人代替宦官担任的要职,这就与弘恭、石显等人发生了极大的矛盾。后来弘恭、石显二人唆使人上书诬告萧望之等“朋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欲以专擅权势”入狱,望之不从饮鸩,终年60余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