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魏八柱国?指的是什么人
每当一提起西魏八柱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北魏和南朝打了几十年,结果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机未到吧。南朝在宋齐梁陈之间轮流转换,每个政权不过三五十年,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北魏较坚挺,活跃近150年,不过到孝文帝改革后,便开始走下坡路。北魏走下坡路的原因,不是因改革,而是孝文帝将北魏的矛盾彻底激化。
北魏当初为防备柔然等国,重心在北方,并因此设立北方六镇。早年的北方六镇可了不得,完全是北魏眼里的香饽饽。
六镇将士不仅地位高、待遇好,还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可谓是物质、精神双丰收,里面尽是些权贵子弟。不过,这一切到孝文帝时期便改变了。
孝文帝时期,北方边患已经消失,一南北才是大事。于是北魏重心南移,到迁都洛阳的时候,大局已定,自此,六镇渐渐失去往昔荣光。
六镇被迁居洛阳的权贵所遗忘,从主力部队沦为不管不问的末流,心理落差之大,难以想象。甲:想当年,一天三顿饭,我两顿吃肉。乙:是啊,现在稀粥都吃不上上了。丙:朝廷不给活路,反他的。
于是轰轰烈烈的六镇爆发了(反抗不公的就叫?),北魏分崩离析。前面说了,北魏内乱主要是内部矛盾:老鲜卑和新鲜卑。如何区分他俩呢?
简单区分,老鲜卑支持游牧经济,而新鲜卑支持庄园经济。既然有矛盾,自然会分为两个集团——宇文泰的西魏和高欢的东魏。
说起这两人也是有意思,宇文泰是汉化鲜卑人,而高欢是鲜卑化,俩人皆融合异族。高欢背后有六镇支持,六镇虽说没落,但瘦死的骆驼马大。
东西魏数次大战,双方互有胜负,我认为宇文泰胜利占据多数。既然宇文泰赢得多,是不是说明西魏东魏强呢?不,恰恰相反,高欢宇文泰实力强得多。
赤壁之战前,曹只能被动防御,袁绍却能随意进攻,因为曹实力弱。高欢数次战败,却能卷土重来,若没有强大的实力支撑,不可能办到。
高欢的西魏,至少继承北魏三分之二的势力,又占据最好的土地——河北、中原,根本不是宇文泰能的。这时候的关中,早已不是秦汉的“天府之国”,土地荒废、民生凋零。
穷则思变,变则通,宇文泰不得不大力改革,以改变敌强我弱的局面。实力弱也有弱的好处,那就是改革阻力会很小。当初孝文帝迁都洛阳,未必没有躲开传鲜卑势力阻挠的想法。
宇文泰改革的内容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以八柱国为首的府兵制。这个府兵制与秦汉、北魏的军制有何不同呢?其中有一个便是赐姓。
高欢的东魏差不多完全承袭北魏,他的军制也是一样:鲜卑人为士兵,种地。高欢对鲜卑人说: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他反过来对说: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
宇文泰没这么多鲜卑人啊,邙山大战失败后,他急于补充兵源,怎么办?赐名改姓。宇文泰扯出曾经的鲜卑八部,将它们的姓氏赐给大将,这不就成了鲜卑人了么。
杨坚当权后,曾大规模恢复汉姓,不过这就是后话了,我们继续说宇文泰的八部。宇文泰没叫八部,而叫八柱国。
柱国一次,战国早已有之,楚、赵皆有,位仅在令尹(楚国的相国)、相国之下。北魏早年曾封长孙嵩为柱国大将军,尔朱荣也曾为柱国大将军。
尔朱荣为北魏权臣,为显得地位不同,不得不找一个“另类”的职位来衬托他地位的显赫。曾经显赫的三公、车骑大将军一类的,在南北朝早已烂大街。
八柱国实际只有六柱国掌兵,宇文泰总管柱国,广陵王元欣只是个样子。六人分别是陇西国公李虎、赵郡公李弼、河内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瑾,彭城公侯莫陈崇。
六柱国暗指周朝的天子六军,宇文氏喜欢用西周的官位,命名“西魏”的职位,这也是宇文氏建周替魏的原因。
六柱国代表六个鲜卑部落,因此他们各有一个鲜卑之姓,如李虎实为,却有鲜卑的大野氏称呼。六柱国麾下的将领,若是也得改鲜卑姓,例如杨坚的普六茹普通则随主将姓氏。
宇文泰将民户分成九等,从中等以上的人家中,每六户为一单位,其中家中有三丁(成年人)者,选一人加入府兵,该人免赋税,平时务农战时为兵,马匹粮武器装备,六户人家共同负担。
整个西魏共设立百府,每一府由一个朗将主管,而百府分属二十四军,每一军有一个开府将军主管。两个开府将军归一个大将军管,而两个大将军分属一个柱国,这样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权力架构。
宇文泰再次将兵农合二为一,从而改变自己处于弱势地位的境遇,宇文邕消灭北齐也依赖于此。府兵制在北周、隋朝、唐朝不断演变以致消亡,那就是后话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