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简介 光武中兴时刘秀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光武中兴简介:光武中兴的措施有哪些?如何评价光武中兴?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光武中兴简介
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
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
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的背景
绿林、赤眉大推翻新莽政权后,很快又陷入了混战状态。更始帝刘玄进入长安大封功臣,并醉心于皇帝的生活,整饮酒作乐。此时,赤眉军另立刘盆子为帝,并整顿军队,加紧向长安进军。
当绿林、赤眉两支大军各立天子、相互混战之际,刘秀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一了中国,重建了汉室天下。25年六月,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年号建武,称光武帝。
刘秀称帝后,基本控制了中原要地(今河北、河南大部和山西南部),但各地仍然处于割据的局面。光武帝根据形势,决定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向西各个击破。不久,攻克洛阳,并迁都洛阳,用了四年时间,就将关东地区各个割据势力全部铲除。
在平定关东割据势力的同时,在关中开始平定赤眉农民军。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推翻了更始政权。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派邓禹在关中与赤眉军交战多次,大大削弱了赤眉军的力量,但汉军方面也损失很大。于是光武帝又派于治军、作战稳健的冯异率军前往支援。
公元27年2月,冯异在崤底做好埋伏,引诱赤眉军深入,然后发动突然袭击。赤眉军阵脚大乱,80000多人投降。接着,光武帝亲率大军,在宜阳(今宜阳西)拦截折向东南的赤眉军,将其全部歼灭,赤眉军首领樊崇等10余万人投降。
至此,光武帝终于将持续战斗了10年多的赤眉农民军,取得了关中地区,于是开始了下一步的战略:西图陇、蜀,一全国。
光武帝根据形势,制定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到公元36年底,光武帝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光武中兴的措施
一、
光武帝完成了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治。由于连年征战,使光武帝对战争产生了厌恶之心,而且他也深知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
因此,在陇中蜀地(今甘肃陇西及四川部分地区)平定之后,光武帝决定致力于发展经济,安抚周边少数民族。
1、加强皇权
光武帝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
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
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的工具。
2、仁心待人
新莽末年,群雄并起,光武帝能使天下归心,他的人为贵思想起了不小作用。他不妄生灵,不计私怨,崇尚“人道”。
3、简化机构
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
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
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