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会选择?曹的是要他吗?

  古人称食禄即为享受俸禄,曹送给荀彧空盒,无食就是无禄,根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荀彧看到空盒后便服药自尽,在《通鉴考异》里说的很明白,这叫隐诛。

  荀彧,早年被举荐为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后来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荀彧弃官回乡。再后来荀彧的老家颍川发生战乱,他就躲到冀州避难,投了四世三公的袁绍,但是荀彧最终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离开了袁绍投了曹,可以说是选了一位明主。

  荀彧投曹以后,在很多方面多有建树,他居中持重十数年,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方面成绩斐然。在战略方面为曹规划制定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的战略方针,较著名的有“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出奇谋掣肘袁绍于官渡,奇袭荆州攻城略地;在举荐人才方面,他为曹举荐了钟繇、郭嘉、戏志才、许攸、陈群、杜袭等大量人才。毫不夸张的说,荀彧就是曹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居功至伟,名副其实的“王佐之才”。

image.png

  然而就是这么功绩卓越的奇才,最终却落得个“空盒自尽”的下场,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曹刚见到荀彧时,说道:“吾之子房也”,所以后人多把荀彧作张良。张良是韩国公子,荀彧是汉室忠臣,张良为报韩仇而随刘邦,荀彧为兴汉室而辅曹。刘邦在肃清功臣时,张良能全身而退;曹问鼎魏公时,荀彧却忧郁而终。这是因为张良没有把刘视为韩,而荀彧却把曹视为汉,刘邦称帝时韩仇已报,曹称王时汉室难兴。张良与刘邦的理想可以说是间接一,而荀彧与曹的理想却是直接对立。

  曹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这是赠器而不赠食,按常理来说,这是一种试探,看看你受到不平等待遇时,是否依旧对我衷心。但是在古时候“吃”与“礼”是直接挂钩的,所以这种试探的背后更是一种羞辱。

  荀彧是个家,家是有理想的,由于曹称魏公加九锡之事,已经违背了荀彧兴复汉室的理想,现在指望
荀彧背弃理想,再去找曹表忠心,那是不可能的,他能做的只能以死这种无声的抵抗,来挽回自己的尊严,坚守自己的理想。

image.png

  如果再往深处来讲,曹送给荀彧空盒子,荀彧就了,因为荀彧不同于那些苟延残喘的大臣,他是忠臣。但是,他的矛盾在于,他既想做汉朝的忠臣,也想做曹的忠臣
,殊不知这两者是背道而驰的,但忠臣终究是忠臣,他不会去谋害曹,同样也不会坐视曹问鼎魏公,那么他还能怎么做呢?他能做的只有以死来成全他的忠臣之名,这个忠,既属于汉朝,也属于曹。

  有诗评荀彧:“后人休把留侯,临没无颜见汉君”,读到这里你是否也在为荀彧长叹一声呢。这也许是对荀彧的误解,即便是曹不给荀彧空盒,荀彧同样会死,因为他是在为自己的理想殉道,而最终也成为了汉朝的殉道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