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如何选妃的?为什么明朝没有外戚专权的情况出现?
说到明朝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封建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为了能够确保自己的江山代代永传,所有的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子孙满堂。为了皇帝能够有足够的子嗣来发展壮大家族的力量,皇帝们一般都会广纳妃嫔。为了稳固自己的治,皇帝纳妃多数会从朝中的世族权贵中挑选,这样随着妃子得宠,就会出现一个严重影响皇帝治的情况,外戚专权乱政。那明朝时为什么没有出现外戚专权?明朝是怎么选妃的?
佳丽三千,多为小家碧玉,严防外戚
皇帝的后宫制度自周朝开始已经出现了明确的记载,在《礼记.昏义》中记载:“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明朝时,皇帝的后宫除了皇后以下有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等等,其中按照地位高低来说,淑女是最末等的,只要被选入皇宫就是淑女。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根据历朝历代外戚专权乱政的教训,朱元璋明白祸乱的根源是妃子娘家是世族权贵,双方相互扶持,就会出现外戚专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严格控制后宫外戚的势力,所以明朝的皇后多是民间的小家碧玉。
据《明史.后妃传》中记载:“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
在后宫的筛选上,为了防止朝中的权臣与后宫相互勾结,规定皇后、妃子等,大多数都是民间选的,而且偏重于家中清贫的女子,这样还有个好处是,清贫的女子多数较为节俭,也能够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并且女子家中没有势力,即使想要扶持也难。不得不说朱元璋是相当聪明的一个人。为了能够提醒后宫的妃嫔,朱元璋在宫内还专门挂了一块上边刻有妃嫔不能参与政事、乱政之类话的红牌,老祖宗传下来的遗训,明朝的皇帝多数也对此加以防范,因此外戚专权这样的事在明朝没有发生。
外在筛选,已是千挑万选
皇后、妃嫔等的选择虽然大多都是来自民间,但是想要在海选中脱颖而出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参加海选的人成千上万,皇后却只能有一个。
明朝皇后的筛选就跟现在的海选赛一样,按轮次筛选淘汰,皇帝尚未婚配且到了适婚年龄,皇宫就会派出宦官前往全国各地挑选年龄13到16岁之间的少女,在这些少女中宦官挑选出5000名,这5000名就是通过海选了,然后由皇家出路费,让女子的父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女子送到京城参加复赛。
第二轮选拔的时候,宦官们会找一个较大的场地,将这些少女排列好,开始观察这个外在形体,将那些鹤立群的,过于高、过于矮、胖或者瘦的淘汰掉,这一轮一般就会淘汰掉1000人左右。
剩下的4000人将在第二天参加第三轮的筛选,这时候宦官们会仔细观看每个少女的五官、仪态、音色、皮肤、头发,其中这里边只要有一项达不到标准就会被淘汰,这一轮淘汰人数大概是一半,淘汰2000人左右。
剩下的这2000名少女可以说是民间较优秀的,但是第四轮的筛选依旧严格,宦官们不仅会用尺子细量女子的手足,还会观察女子走路的步资和气质,这一轮又会淘汰掉1000名,仅剩下的1000名,经历了这四关,终于成为宫女了。
成为宫女是成为嫔妃的前提,还需要继续进一步的观察筛选,宫中原有的宫女们会带这些女子进入密室仔细观察少女们的身体,身上有疤痕的不行,皮肤粗糙不细嫩的不行,这样会再选出300人成为宫女间的小头目,这也可以算是第五关。
内在筛选依旧严格,皇后终脱颖而出
第六关是皇帝派遣信得过的宦官仔细观察这300个宫女头目一个月,观察她们常的行为语言等,来判断她们的性格是否温柔,是否贤惠聪明,这一关再淘汰掉人。
剩下的50人可以说是完美中的完美了,这50名宫女将直接成为嫔妃,第七关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这50人中选出三人让皇帝自己去挑选。最后一轮皇帝终于能亲自出马了,皇帝将在这3人中钦定一名皇后,历经数次筛选的皇后就这样脱颖而出了。由此也能看出,想成为明朝皇帝的皇后,是的非常难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