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经济重心有着怎样的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你的了解古时候经济重心的移动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国的经济重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不断在移动着,它的移动以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圈的布局,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它是如何移动的又是如何改变城市圈布局的。

  我们从春秋战国开始谈,这之前很难说有经济重心,也只有城市没有形成城市圈。春秋开始我国虽然没有一,但是已经出现了经济重心,这个时候的经济重心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涉及的国家有东周,郑国,晋国南部,宋国还有齐国,到了战国时期就变成了东周,韩国,魏国,赵国南部,宋国和齐国。这个区域也形成了中国早期的城市圈。韩国的阳翟,魏国的大梁,赵国的邯郸和齐国的临淄在当时都是极大的城市,是经济文化中心。

image.png

  这里我们没提到楚国和秦国,楚国灭了越国后,整个长江基本上都是楚国的,可是楚国一个国家,在当时主要的资源都集中在都城,除了郢都以外城市规模都很小,也就是楚国有了和中原国家一样的区域,可是却没有形成城市圈。当然黄河中下游能形成和国家多也有关系,在当时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区,这也是成为城市的基础。我们今天看南方觉得那里很发达,可是在近代以前那地方一直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这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崛起的时间要晚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国在当时和东方六国,经济很落后,而且也没什么资源,即使在今天我们去看秦国的地盘,主要是陕西和宁夏一带,发展经济明显没有东方六国有优势,而且环境也不太好,人口数量也少。正是这样的差距才激励了秦人要打到东方去,去占领他们,一天下。秦一天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就开始在关中地区了,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我国早期的经济重心和伴随重心出现的,所以一个城市是先有地位才有经济地位的,早期的大城市都是都城正是这个原因。关中地区我们从地图上看,在今天它基本位于中国的几何中心,可是你要看秦朝地图你就会发现这地方离边疆太近了,其实不太合适做全国的首都。不过大秦必定在这待了几百年,你想让他换地方也不太现实了。而且当时因为都江堰的修建,关中地区逐渐兴盛起来。而且因为秦的一,东方六国的都城多被摧毁,并且强制迁徙东方六国的王室,东方六国的城市迅速衰落下来,原有的城市圈也就不存在了。

  秦朝以后,西汉时期关中地区虽然还是首都,不过洛阳作为陪都,经济恢复发展,而且因为匈奴的原因,长安逐渐经济地位下降了,毕竟他离边境太近了。虽然有长城,但我们看长城的时候会发现它有一个缺口,就是河套平原,匈奴可以从河套平原长驱直入,长安安全性也就无法保障。洛阳虽然不是几何中心,可它是典籍中的天下之中,并且春秋战国时期保留了丰富的经济资源,在秦一战争和楚汉争霸中,洛阳都没有经历过大的损失,当初刘邦也想定都洛阳,可惜洛阳的防御能力不如长安,因此作罢。不过从西汉开始,国家的经济重心已经逐渐向东移动了,城市圈变成了长安-洛阳城市圈。

image.png

  东汉开始,洛阳成为首都,长安毁于战火,以往的地位开始下降,首都变成了陪都。早期中国的城市是不分中心,经济中心的。洛阳是首都,是中心自然也就是经济中心了。而且随着经济重心的南迁,原有的城市圈变成了洛阳-南阳城市圈了。当然南阳的崛起也跟这里是刘秀的故乡有关,不过南阳在秦汉时期是我国的冶铁中心,也有成为大城市的潜力。

image.png

  三国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还是在中原一带,不过城市圈发生了变化。成都和建业因为是蜀汉和东吴的首都,而成为地区的经济中心,蜀汉形成了成都-汉中城市圈,东吴形成了建业-柴桑城市圈。而中原地区,洛阳依然是最大的城市,而邺城和许昌也开始成为大城市,中原地区形成了这三个城市的城市圈。而此时的经济重心也从向东逐渐改变方向,向南移动。

image.png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的南渡,给南方带来了人口和技术,南方经济逐渐和北方持平,而建康和成都也成为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北方长期的战乱,导致城市经济严重。长安和洛阳在经过了长期的动荡后,在北魏时期趋于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由于底子雄厚,长安和洛阳依然是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而且长安也恢复了它数百年前的辉煌。

  隋朝建立,重建长安,兴建大兴城,使得自东汉时期就开始衰落的长安城再次成为了全国第一的都市。到了唐朝,更是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不过这一切和经济重心的迁移是逆方向的。所以长安的辉煌持续的时间不长,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并且长时间居住在洛阳,长安的地位再次受到了冲击。

  这一切也和人口的变化有关,秦汉时期四川地区人少,当地的粮食可以供给关中地区,可到了隋唐时期,甚至更早的时期开始,川蜀的粮食是不能供给关中了。诸葛亮和姜维折腾了几十年都没开疆拓土,就是因为粮食短缺。川蜀的粮食虽然还是高产但人口数量翻了数番,只能供给当地了。而且南方的耕作技术发达,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开始逐渐超过川蜀。

  从江南往长安运粮食不太方面,主要是古时候运粮食是漕运,长安往东走没水路,虽然我们现在看大运河的时候,修了一段洛阳到长安的运河,但由于地形复杂,老出问题,这段运河基本不用,而且运河是跟气候有关的,温带性气候降水不均,运河很容易干涸。隋唐时期送往长安的粮食,基本都是南方的粮食通过运河运到洛阳后,洛阳这再弄车通过陆路给运过去,不安全,而且也不新鲜了。所以在唐高宗开始,长安虽然是都城,皇帝去洛阳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武则天更是以洛阳为都城。

  唐朝中期开始,南方的扬州和成都经济地位突出,逐渐超过了长安洛阳,有了“扬一益二”的说法,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城市圈除了长安-洛阳外,扬州和成都也形成了新的城市圈,成都在明末清初衰落了下去,而扬州却是一直到近代都是全国前六的大城市,是天下繁盛的地方。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并随着南宋定都临安而完成,此时的城市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北宋建立之前,大运河已经不到洛阳了,只能到开封,因此开封成为了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北宋的富庶,而且北宋开始取消了坊市界限,开封城的繁华超越了以往的长安和洛阳。洛阳因为地处中原,而且五代早期还是都城,所以成为了陪都,号西京。商丘则因为赵匡胤的原因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成为帝国的陪都,号南京。大名府从一个小县变成了一个府则是和宋辽之间的战争有关,在仁宗时期也成为了陪都,号北京。这个时候辽、北宋和后来的金都不再是以前的一都一陪的模式,而成为了四京五京的模式。这样的话,在北宋形成了以开封,洛阳,应天府,大名府为中心的一个城市圈,不过这个城市圈在金国来了以后就变了。

image.png

  金朝人占领了开封,不过也毁了开封,同样的他们虽然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可是当时的中都意义更大,整个金朝城市的经济和南宋差得太远。那么被金灭的辽呢,辽除了燕云十六州以外,地方基本没有形成城市圈,确切的说连城市都没,整个东北地区的城市圈形成要到明清时期才能形成。那么西夏这个西北的民族政权又如何呢,西夏除了兴庆府外多个城市规模也较小,西夏三面受敌,国局动荡,而且西北地区也不是传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也受到。

  南宋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就南移到了长江下游了,北宋时期已经是苏湖熟天下足了,粮食产地的地位,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重心位置开始稳定,中国的经济重心也不再移动,而是出现了新的经济中心,两广地区尤其是广东在近代崛起,可是它的经济地位还是不过长江三角洲的,我国的经济重心还是在长三角。而且从元朝开始,我国城市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我国以前的城市都是先是中心,后成为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而元朝开始我国的中心和经济中心开始分流了。大都是全国的首都,自然是中心,而临安这座南宋的都城却继续着经济中心的历史,扬州也成为南方重要的城市,同时苏州也快速的发展。杭州,扬州,苏州这三座城市成为了江南城市圈的代名词,也是我国的经济城市圈,而大都则成为了我国的城市圈。

  明清时期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北京是中心,江南地区是经济中心,19世纪的时候世界上人口前十名的城市中国占据了6个,5个都在南方,它们是南京,苏州,杭州,广州和扬州,北京是因为首都的原因成为大都市的,它的经济地位已经不再是汉唐时期的长安洛阳了。近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除了在长江下游以外,在两广地区也形成了经济中心和城市圈,这也跟广州是最早海上丝绸之路的口有关。

  我国今天的城市圈布局基本延续了清朝中期以来的布局,而且每个城市圈的定位也不一样,沪宁杭的经济地位明显京津要大,而京津的地位又高于沪宁杭了。我国的经济重心不断东移南移,而城市圈也跟着移动,而且在近七百多年的时间城市开始由综合走向专业,更加趋于合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