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和官员都能佩戴朝珠吗 电视剧演的是不是的
喜欢清朝历史和经常看关于清朝的影视剧的网友们应该会发现,不管是在实的历史还是在影视剧中,清朝的帝后和官员们往往都佩戴一串或数串的朝珠。在历朝历代中,也只有清朝的帝后和官员们佩戴这种装饰。
那么,清朝的帝后和官员们佩戴的朝珠是什么?为什么历朝历代中只有清朝的治者们才佩戴这种饰品呢?
上图_ 清代朝珠
清代的朝珠渊源于的数珠。数珠是中僧人记诵念次数的法器,因为认为人有“百八烦恼”,当然另有“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合为一百零八数,以映轮回的一种说法,所以数珠由108颗珠子穿成,后来的朝珠亦是如此。实际上,影视剧中人物朝珠的佩戴和实历史上朝珠的佩戴是存在较大出入的,这是因为朝珠的式样、材质和佩戴并没有那么简单,反而有着严格的规定。
朝珠虽是由108颗珠子穿成,但并不是只有这么一串,而是除了108颗珠子外,每隔27颗珠子要加入一颗更大且颜色不同的大珠将整串分为四段,象征一年四季,这四颗大珠子被称为“结珠”,也被称为“佛头”。脖子后面的“佛头”又连接着一个葫芦形的“佛头塔”,“佛头塔”又连接着名为“背云”的玉饰及坠角。在佛头塔左右两侧又有三串由十颗小珠子组成的“记念”,一侧一串,一侧两串。佩戴朝珠时,佛头塔及背云垂在背后,三串记念列于胸前。清朝用于制作朝珠的材料有多种,都是很贵重的材质。如东珠(产自东北的淡水珍珠)、翡翠、宝石、玛瑙、水晶、青金石等。
上图_ 《万树园赐宴图》轴,佩戴朝珠的官员
清朝对于朝珠的佩戴要求严格,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戴朝珠的资格,而等级不同的王公大臣所佩戴的朝珠材质也是不一样的。
清世祖顺治时规定“闲散宗室得挂数珠”。康熙时则规定:“文官四品以上官员”才可“挂数珠”。雍正时期由于官员不分官品胡乱佩戴朝珠,皇帝还专门下诏打击这种行为,诏曰:“近有不分官职,挂数珠,嗣后俱照各官员品级,依定例行事。着八旗大臣,领衙门、都察院,严行稽查。”
乾隆时编订的《大清会典》中更是明确规定“凡朝珠,王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林科道官”才有资格佩戴。就算是有资格佩戴朝珠,其所戴的朝珠材质也是因人而异的。朝珠最顶尖的材质是东珠,即产自清朝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的淡水珍珠。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可以使用东珠制成的朝珠,其余哪怕是皇贵妃、皇子、亲王等人也不能使用东珠做朝珠,只能使用珊瑚、青金石等材料制成的朝珠。
上图_ 手持朝珠的孝庄文皇后(孝庄太后)
所以清朝时皇帝、王公大臣们佩戴的朝珠具有严格的材质要求和佩戴规定,并不是如同影视剧中那样文武大小官员都可随意佩戴的,朝珠的样式也并不是简单的一串珠子,而是由多个具有深层意义的结构组成。
之所以清朝出现前代没有的朝珠,并将其制度化的进行佩戴则主要是因为清朝进关前和进关后出于联蒙、联的目的与传发生联系所致,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清朝的朝珠和有很深的渊源。
上图_ 手持朝珠的皇太极
明朝后期,传在蒙古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过去骁勇战的蒙古勇士及其家人在精神文化领域上受到了传的很大影响。所以清朝在进关前出于拉拢蒙古、壮大自己势力以进攻明朝的需要,非常重视传的作用。
如清太祖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赫图兴建了后金政权第一座寺庙——城东阜上建佛寺。又如努尔哈赤在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接待从蒙古原而来的囊素时,除“起身与握手相见,并坐大宴”外,还“敬谨尊师,倍加供给”,使得该很是感动。清太宗皇太极继承了其父努尔哈赤尊崇教借以拉拢蒙古的政策,成功的让传成为了清朝治者控制、拉拢蒙古的一个重要工具,使得清朝在征战、明朝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蒙古军队壮大了实力,另一方面保证了后方的安全,并最终强势崛起。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清朝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传的影响。如使者申忠一所著的《建州图录》中曾记载“奴酋(努尔哈赤)常坐,手持念珠而数”,此处关于努尔哈赤手持数珠的记载可以看出传的影响。
上图_ 《满洲实录》中太祖建元即帝位图,努尔哈赤身边的威武侍卫
进关后的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治,一方面更加重视利用传维护满蒙联盟;另一方面由于康雍乾时期清朝治者一直在极力防止青海诸蒙古部落倒向与清朝敌对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所以在这两方面的考虑之下,清朝必须要通过传拉拢、控制,尤其是要与传的上层领袖发生联系。
正如康熙皇帝所说的要想控制诸蒙古,就必须先控制。因此在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册封,在给的赏赐中就有珍珠数珠。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册封时,给的赏赐中也有珍珠、珊瑚制成的数珠。
清朝对的拉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是清廷将纳入到了中央的治之中,清朝皇帝在区僧俗界获得了很高的威信,如乾隆皇帝就被区广大僧众尊为菩萨的化身。也通过传成功的控制住了蒙古,如康熙皇帝就说“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外中无别矣”。乾隆也说尊崇传是为了怀柔蒙古,因而要重视和谨慎施行。
上图_ 《万国来朝图》中,佩戴朝珠的乾隆帝
在这样一种需要之下,清朝不管是联合蒙古还是联合,都需要传作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联系纽带。虽然清朝治者好像是在利用文化来维持自身治,但在长期的实行过程中还是受到了传文化的影响,而由数珠演化而来的朝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成为了清朝帝后、王公大臣服饰中必不可少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点也能通过清朝皇帝对蒙古和上层和贵族的赏赐看出,除了前文提到的对和的赏赐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对蒙古庞木扎布台吉、巴朗台吉的赏赐中也有“珊瑚数珠”。
上图_ 佩戴朝珠的和珅
综上所述,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朝珠其实大有来头,但是历史上清朝对朝珠的制作材质及佩戴规定很是严格,是不能随意佩戴的。并且朝珠式样也并不是简单的只有一串珠子,而是由多个具有文化意义的部分构成。
之所以只有清朝将朝珠作为帝后及王公大臣服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则和清朝通过传联蒙、联过程中受到传文化影响有关。试想,朝珠对于蒙古、、清朝治阶层来说实际上是寄托了一种共同的文化信仰,而朝珠的存在对于维系三方的联系和关系的稳定是发挥了极大作用的。
参考资料:
【1】《清史稿》 中华书局
【2】《清代满族服饰》 辽宁民族出版社 王云英
【3】《清代朝珠述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李芝安
【4】《清宫朝珠与满族东珠》 清代满族研究 张淑芝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