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从勾搭上了贴身婢女,袁盎是如何处理此事的?

  你知道袁盎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袁盎,汉初名臣,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学者,故而此人一向强调儒家的“礼法”,对一些礼仪法度的行为非常痛恨,哪怕是帝王“犯法”,他也绝不客气。

  “怒怼”汉文帝

  有一次,汉文帝让自己宠爱的宦者赵同陪自己乘马车,袁盎看见后,一脚把赵同踢了下去,然后说文帝不讲帝王威严和尊卑秩序,这是礼法的行为。

  赵同:原名赵谈,《史记》作者司马迁为避父司马谈之名讳,记载时改赵谈为赵同。

image.png

  再有,汉文帝宠爱后宫中的慎夫人,有时候和大臣商议事务的时候都带着她。一次,文帝带着大臣游玩,准备歇息一下。在休息的地方,慎夫人的席位和文帝以及皇后的位置被安排在一处,并且不分先后。袁盎看到后就把慎夫人的位子往后挪了挪,然后对文帝说,这后宫中也不能乱了等级分寸。

  这些事儿惹得汉文帝很不高兴,于是把他打发得远远的,袁盎被外放到吴国做官。

  吴国:汉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

  向汉景帝提议诛晁错

  七个诸侯国(七国之乱)叛乱的时候,袁盎提议汉景帝先了晁错,缓和一下中央和地方诸侯紧张的局势。

  晁错,这位提出削藩的名臣,和袁盎一向不和。至于袁盎有没有公报私仇?那就不好说了。但他不喜欢晁错,可能是和晁错这个人的言行举止更偏向法家有点儿关系。

  然而,这么一个有名的谏臣,面对自个儿属下的时候,那就是另一种作风了,哪怕属下实际上也犯了袁盎的忌讳,即他所坚持的儒家礼法。

  当初,袁盎因为多次直言劝谏,最终得罪汉文帝,于是被打发到南方的吴国做国相。来到了吴国后,他有段时间对朝廷感觉心灰意冷,于是懒得搭理政事,成天借酒消愁。

image.png

  于是,他身边有个随从,一看自家主人不像以前那样的严格,自己也就开始放松了。怎么放松呢?自然是“声色马”。

  随从发现,袁盎身边有个贴身的婢女长得很漂亮,于是动起了歪脑筋,他趁主人不注意,便和这位婢女勾搭上了。于是两人常常背着袁盎卿卿我我。不过,这种桃色事儿,终是瞒不了多久的。毕竟,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不,有一次,他俩幽会,就有下人见到,于是下人偷偷向袁盎告密称:“二人经常私相授受”。

  袁盎一听,伤风败俗,这还了得!一开始,他气得恨不能立马去剁了这对狗男女。原因是,在那个时代,此举既不合尊卑礼仪,又伤风败俗,而且即便是贴身侍女,那也是属于主人的私有财产。

  袁盎身为一名儒家学者,他怎么能容这种礼法的行为呢?尊卑不分那可是大罪。虽说汉初时还没发展到明清时期那种极端,调戏长辈的丫鬟乃是大不孝之罪的地步。

  不过,袁盎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放他们一马。于是,袁盎平时装作“不动声色”,就当不知道这件事,对那位随从,还是和以前一样,该干活的就让他干,该奖励的他也不会克扣。

  当然,这事儿最终也瞒不了当事人。不久,有人就告诉随从说,主人早就知道你干的那些龌龊事儿了,我劝你还是赶紧想办法逃命去吧!主人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连皇帝都敢怼的主儿,能放过你么?

  随从一听也急了,他赶紧收拾细软,脚底开溜跑路去了。袁盎听说随从跑了,心想:“我都没有怪罪他!他跑什么?”于是命人坐上马车去把那人追了回来。

image.png

  追回来后,袁盎继续让他做自己的亲信,接着又找个理由把那个婢女嫁给了他。而这位随从,见主人对他那么好,又不记仇,非常感激,从此也就好好替主人办事儿,甚至还积极向上,最终摆脱了随从的地位,成了一名吴官。

  而之后,袁盎倒是忘了这个人了,毕竟大人物事情多嘛。等他从吴国相的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他早不知道这随从干嘛去了。

  汉景帝时期,朝廷听闻吴王刘濞【pì】将要。正好,袁盎因为曾经在吴国做过官,此时正作为朝廷的特使前往吴国,准备安抚一下吴王。

  这刘濞一听,袁盎这老小子又回来了,这可不得了。曾经的吴国相,在这地方多少有些人际关系,这老小儿一来,可能会坏了自个儿的大事。于是吴王在第一时间,就派兵把袁盎的朝廷使者队伍给围住,不让他们与朝廷取得联系。

  这可急坏了袁盎,本来自个儿就是来安抚吴王的,结果还是来晚了。不过朝廷那边还等着自个儿的消息啊,特别是吴王这件大事,得第一时间赶紧上报。但此时,自己却被吴王的人马围住,弄不好小命都可能不保。就在他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吴王军队中,一名军官突然进来。

image.png

  军官:“使君赶紧跟我走!再不走,吴王就要拿你祭旗了!”

  袁盎:“怎么走?你不会骗我吧?这都被兵围得水泄不通!”袁盎问道。

  军官:“嘿嘿,我把家当全给卖了,买了好多酒送给他们喝哩,如今堵门的那些家伙都醉倒了,赶紧走!”军官答道。

  于是,袁盎就跟着这位军官逃出了被困的地方。逃出来后,袁盎问他,为何要救自己,你不怕吴王找你麻烦?

  军官:“哎呀,我就是当初您手下的那个和婢女私会的随从啊!您那时候,既没有怪罪我,还把侍女赐给我完婚,这天大的恩情,能不报答么?”

  袁盎有些疑惑的问道(似乎不记得此事): “可你放了我,你的父母妻儿怎么办?吴王是不会放过你们一家老小的”。

  军官:“放心,在救您之前,我已经把家人到安全的地方去了!然后,我打算一路护送使君,待使君安全后,我也要逃亡天下啦!”

image.png

  就这样,袁盎在这位昔随从的帮助下,穿过一群醉倒在地的士兵,逃了出来,然后迅速回归朝廷,向中央禀报吴国这里发生的情况。

  人物点评:

  粗看起来,这也就是一个因果报应的俗套故事。不过我想,太史公非得把这事儿写入《史记》中,或许并没那么简单。袁盎这个人,有才能,正直,但也挺有心眼的。他自个儿怼皇帝毫不留情,要求帝王要遵守礼仪,但对自己身边的人却选择了宽容。难道?除了正直和尊礼以外,这家伙也讲究亲亲相隐?

  此外,从这位亲信后来能成为吴王手下的军官上看,估计这亲信从前原本能力就不小,给袁盎的帮助也很大,不然袁盎干嘛要放过他,而且还优待他呢?

  至于说,这位前亲信来相救的时候,他竟然认不出来?这估计也是故意认不出来的吧?曾经作为吴国相,安排自个儿的亲信进入军队,然后帮他升职,也是合情合理的嘛。那么他为何装作不认识?嗯,毕竟安排什么细作内啥的,似乎不是很符合袁盎儒者的人设,这事儿坚决不能认。

  再说咯,认不出来,这才更显显得自己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一个有风度的道德高士不是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