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擂茶起源于汉朝,那么到现代有什么特制作方法?

  土家擂茶,主要分布在湘、黔、川、鄂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土家族的一种特产,由土家五谷杂粮:大米、生姜、芝麻、大豆、花生、玉米等辅以茶叶为原料在特制的擂钵中擂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健康养身和健胃养颜等诸多功能,是热情好客的土家、苗族人款待客人和馈赠的最佳之品。“海碗里观色,茶杯里品味,木碟里闻香,肚子里回味”;这是我们土家的特产——土家擂茶,请品尝。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土家擂茶起源于汉,相传,汉武帝时期,将军马援率兵南下远战交战,途径湘西武陵地区时正值盛夏,无数士兵患有当地流行瘟疫,民间一老翁以祖传秘方——擂茶献之,将士们病情迅速好转,之后,土家擂茶就广泛流传于民间,土家族人一直都保留有喝擂茶的习惯。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土家擂茶更是和镇城之宝姜糖、血粑鸭一起被称为“凤凰三宝”。

  凤凰土家擂茶赋

  凤凰灵秀,长熊希龄,产沈从文,出黄永玉,生土家擂茶,此湘西四杰:政、书、画、食,为人倾爱;

  凤凰的美丽和人文为世界所倾倒,土家擂茶的美味让人更加向往凤凰。天开图画 食出凤凰 土家擂茶。

  在湘西,在民俗,无书可观天,无画可阅山水,无歌可赏鸟鸣,惟土家擂茶不可替代。

  擂茶待客,擂茶致礼;醇厚民风,在土家擂茶里繁衍。宾朋相聚,款待宾客,惟擂茶不可缺,情感信仰,在土家擂茶中沉淀。

  在湘西,土家擂茶祖先,文人墨客,颂传千年;在湘西,擂茶擂钵,有迹可循,渊源历史,溯至东汉末年。

  土家擂茶,于湘西灵土,于湘西民风,于湘西文化,破土于斯,蕴万千机缘,成就一张古老的大湘西名片。

  土家擂茶,承湘西民间古秘,得湘西气候,承湘西美味,取湘西酉水,古法擂制、其酱香幽雅、口味醇甜、原料爽净、浓香带酱;兼具醇香与营养﹑酱型细腻﹑清型纯净﹑质地优雅。

image.png

  土家擂茶,源于自然,浑然而成,自成饮界一品,实乃湘西一绝,华夏美食之奇葩!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湘西、湖北省的恩施,以及重庆市的涪陵、黔江、万州区土家族擂茶等地。与汉、苗等族杂居,千百年来,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方法,这就是擂茶,四川、重庆、湖北土家族也叫“打油茶”。

  擂茶,又名三生汤,打油茶,是用生叶(指从茶树上采下的新鲜生叶)、生姜和生米仁等三种生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土家族认为擂茶既是充饥解渴的食物,又是祛邪去寒的良药。

  相传三国时,张飞带兵进攻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境内),正值炎夏酷暑,当地正好瘟疫蔓延,张飞部下数百将士病倒,连张飞本人也不能幸免。正在危难之际,村中一位医郎中有感于张飞部属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便献出祖传除瘟秘方,结果茶(药)到病除。其实,茶能提神祛邪,清火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止炎,所以,说擂茶是一帖治病良药,是有科学道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古时候相,现今的擂茶,在原料的选配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今制作擂茶时,通常用的除茶叶外,再配上炒熟的花生、芝麻、米花等。另外,还要加些生姜、食盐、胡椒(粉)之类。通常将茶和多种食品,以及作料放在特制的陶制擂钵内,然后用硬木棍用力旋转,使各种食物互相混合,再取出倾人碗中,用沸水冲泡,用调匙轻轻搅动几下,即调成擂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