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的主人公:沈诸梁的生平揭秘
叶公好龙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说是一个叫叶公的人特别喜欢龙,家里收了很多关于龙的周边。龙王听说有人那么喜欢自己,就去他家看看,没想到叶公一看到龙吓得转身就跑。因此后世就用“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喻爱好某个事物的外在形式,却不是出于心爱好这种事物,暗含贬义。然而历史上正的叶公不但不像寓言所说的那样肤浅,反而是一位文韬武略,深受敬仰的家、军事家。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叶公的名字叫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人。秦朝之前姓与氏是分开的,一个大族有一的姓,下面有很多小族称为氏。沈诸梁姓为芈,氏为沈,是楚庄王的曾孙。因为他的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所以又被称为叶公。沈诸梁到叶邑以后,发现当地沙颍河经常河水泛滥,引发水害,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他不百姓受苦,想要兴修水利帮助叶邑蓄水排洪。由于竹简过于坚硬沉重,不适合画水利工程图,沈诸梁只好把图纸画在墙壁上。他考虑到龙王主管行云布雨,领四海,便在墙壁上标注的出水口画上龙,叫做“水龙头”。前来拜访沈诸梁的客人见到墙壁上的龙,不解其意,便说:“龙是能够腾云驾雾的祥兽,而叶公却只画龙不画云,可见他并不是的喜欢龙。”这个故事流传开来,经过人们加工,就成了成语“叶公好龙”。可历史相却是,叶公好龙并非为了自己喜欢龙,而是为了百姓祈福。
沈诸梁有很高的才能,在他的治理下,叶邑百姓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叶邑地理位置险要,是楚国北部的门户。沈诸梁在叶邑修建坚固的城墙,阻止外敌入侵,他也因此得到了楚国国君的倚重。
在对待叶邑百姓方面,沈诸梁尽心尽力改民生。他带领百姓挖掘建造水利工程,蓄方城山之水以灌农田,给叶邑百姓世世代代都带来了无尽的好处。值得一提的是,沈诸梁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中国早期治理小流域水系的先例。
沈诸梁在楚国享有很高的声望。楚惠王十年,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发动,高层内斗使楚国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当时正在老家新蔡修养的沈诸梁听闻此消息后,立刻率领军队前往平叛。沈诸梁的军队一路上受到百姓的拥戴,大家纷纷称赞他是“国人望君如望父母焉。”由于沈诸梁得到了楚国百姓和大部分楚国贵族的支持,因此很快就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帮楚惠王重新夺回了王位。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思想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头。沈诸梁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思想家。他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楚昭王二十七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与沈诸梁作了一番交谈。在道德标准层面,孔子主张亲疏有别,当亲人犯罪时,应当“为亲者隐”。儒家思想重视孝道,认为孝是仁义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出子女伤害父母的事。而沈诸梁则赞同“大义灭亲”,法理大于情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叶公论政”。
公元前475年,沈诸梁担任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司马(掌管军事的职位),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这种现象在楚国历史上从未有过。此时沈诸梁年事已高,他感到自己的精力不足以打理楚国的大小事务,而应该让年轻人担任这样重要的职位。于是他毅然把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把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然后沈诸梁回到老家,安享晚年。权力是世界上最令人难以抗拒的事物,沈诸梁却能做到提携后辈,退位让贤。这种格局实在是让绝大多数人难望其项背。
“叶公好龙”这个贬义成语让叶公沈诸梁背负了2000多年的黑锅,可历史上实的叶公却是一位深受敬仰的人物。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最好先有较全面的了解,太过轻易的判断最后往往会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