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为什么撤出汉中这个险要之地?大致上有哪两大原因?

  今天的三国故事见于《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曹和杨修。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如下:时王欲还,出令曰“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为什么知之?”修曰:“夫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汉中,知王欲还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此时,魏王曹想撤出汉中,便下达给全军的口令是“肋”,下属的官吏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主簿杨修听到这个口令后,回到自己的大帐内开始自整理行装。不少人感到非常奇怪,便问杨修这么做的原因。杨修回答道:“肋这东西,扔了可惜,吃起来又没什么味道。魏王以此同目前汉中的形势相较,以此我断定魏王是想撤出汉中了。”

image.png

  本文要说的三国成语,便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味如肋”,喻对事情兴趣不大或实惠很少。

  曹击败张鲁并夺取汉中地区,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当时,刘备也占领益州不久。谋士刘晔建议曹乘胜追击,向益州发动进攻,但曹却拒绝了刘晔的建议,只留下大将夏侯渊、张郃等人镇守汉中,大军主力撤回中原。曹的这一失误,给了刘备可乘之机。

image.png

  到了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亲自率部进攻汉中,与夏侯渊部展开激战。得知汉中形势吃紧,曹连忙率军赶到汉中增援。到了第二年,夏侯渊在定军山一役中被黄忠斩,曹军遭遇惨败。经过几个月的对垒,最终曹下令全军撤出汉中,将这块战略要地拱手相让。至此,刘备集团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曹为什么撤出汉中?大致上有两大原因。首先是曹军在汉中的主将夏侯渊被,重挫了曹军的士气;二是刘备采取了依险固守的战术,使得曹军久攻不下;三是在战事陷入僵局的局面下,曹军无论是在兵力增援还是粮上都出现了巨大困难。故此,曹不得不下令放弃汉中。

  这里附带说一句,在实的历史上中,杨修并没有因为猜到了曹的意图而被,而是平平安安地随曹一起撤回中原。虽然杨修被的时间同样是在曹撤出汉中的这一年,但他被的原因是深度参与了曹的立嗣之争,引起曹的猜忌和不满,并因此掉了脑袋,与肋事件一点关系都没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