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继位成了魏明帝后,曹植的处境有发生过好转吗?

  “七步成诗”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主人公正是曹的曹植,下面为什么就为大家揭秘曹植的死因与最终结局,一起来看看吧!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曹丕合称为“三曹”。

image.png

  建安二十五年,曹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第二年,曹植之子曹志遵其嘱归葬其于鱼山。

  陈寿《三国志》: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

  钟嵘《诗品》:魏陈思王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刘勰《文心雕龙》:①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image.png

  ②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萧纲《与湘东王书》:但以当世之作,历方古之才人,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用心,了不相似。

  谢灵运: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萧绎《金楼子•立言》: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惠笔端而已。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征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潘安仁清绮若是,而评者止称情切,故知为文之难也。曹子建、陆士衡,皆文士也,观其辞致侧密,事语坚明,意匠有序,遗言无失。虽不以儒者命家,此亦悉通其义也。观遍文士,略尽知之。

  沈约: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映当时。

  魏收:曹植信魏世之英,陆机则晋朝之秀,虽同时并列,分途争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