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帝国为什么能存在那么久?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拜占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1204年,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奥斯曼帝国苏丹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正式灭亡。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君主治的国家。强大的中央管理着国家各方面的事务。继承了罗马帝国的立法制度、行政官僚体制和管理原则。全国设四个行政区,行政区的长官直接向帝国皇帝负责。实行军政分治。查士丁尼治时期,建立常备守边部队,并沿边界构筑堡垒,以抵御蛮族的入侵。在问题上,拜占庭帝国也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一直奉行严格控制教会的政策。680年,君士坦丁堡第六次全会议谴责一性论异端,正教派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拜占庭的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也很富有。但是,他们没有西欧封建贵族那样的特权。佃农和占有小块土地的自由农民在农业劳动者中占大多数。他们有权使用公共森林和牧场,并组成农村公社,在帝国人的监督下,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他们交纳国家租税,教会的什一税,是国家财政和军事力量的源泉。帝国运用行政手段严格管理手工业和商业。

  东罗马地区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繁荣的经济构成了强盛国力的基础。也极为关注的经济活动,除对矿业、盐业、军事设备制造以及一度对丝绸业实行垄断式经营外,对于手工业和商业领域,则通过具有行政色彩的行会制度予以控制。对行会的严密管理并没有剥夺行会成员的财产权与人身自由。而且,还赋予行会以行业的垄断权,给予某些特殊行业以免除军事劳役的特权,从而保证了行会成员的稳定生活。

  532年,君士坦丁堡爆发反对污吏、苛捐杂税的反。被后,查士丁尼改进了官员的俸给制度,废除买卖官职。529
年,颁布《查士丁尼法典》;533 年,颁布《法学汇纂》。533 年,开始了长达20 年的西方征服战争,旨在恢复罗马旧制。查士丁尼死后,征服的土地逐渐丧失。6
世纪末,游牧民族时常进犯,外患频繁。

  赫拉克利乌斯治时期,为了抵御波斯人、人的入侵,改革了军政分治的体制,建立军事长官领导的地方军事行政区。全国设3
个大军管区,各军管区设军事总督一名,掌握军政大权,节制军队与民政官员。此后,军管区的管辖区域逐渐缩小,数目越来越多。

  此外,为了保证军队的稳定,建立士兵财产制度。国家从公共土地和没收的地产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封地,封赐给士兵,条件是士兵本人和人们的男性后裔承担永久的军事服役,服军役成为世袭。因军功而进入上层的军事贵族由此崛起。军事贵族和作战有功的官兵获得了土地。8
世纪末至9 世纪初,帝国曾一度放弃了反圣像崇拜的政策。直至843
年,皇帝狄奥多拉宣布恢复圣像崇拜,这一—运动才告结束。但皇权高于教权的格局没有改变。教会被没收的土地也不能再收回。

  马其顿王朝是拜占庭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皇帝被视为神圣的君主,法的观念已牢固确立;宫廷豪华,礼仪繁缛。军力得到加强。对人的战争转入攻势,961年,消灭了海军。东欧诸国及俄罗斯先后皈依了君士坦丁堡的东派教会。到975年,巴勒斯坦、小亚细亚都已收复。1018年,兼并了保加利亚王国。一些罗斯公国也先后称臣。

  但是,连年征战,财力消耗过大,使得税赋不断增加,自由农民破产。马其顿王朝晚期,土地兼并加剧,多次爆发地区性的农民。为了稳定的税收和国家的兵源,992年,颁布法令,禁止掠夺村社的土地;996年,巴西尔二世命令归还一切侵占村社农民的土地。但是,这些法令未能发挥实际作用。农民逐渐成为丧失人身自由的农奴。

  869年,君士坦丁堡的东派教会依罗马教皇的条件与罗马教廷议和。920年,正式与罗马重新联合。但双方的摩擦依旧不断。1029
年后,得到教皇支持的诺曼人逐步占领了拜占庭在南意大利的据点。双方的矛盾又趋激化。1054年,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彻底。后的东部教会标榜自己的正性,故称“”;又因采用希腊礼仪,也称“希腊正教”。

  阿历克塞一世治时期,随着领有军事采邑的中下级军人逐渐成为了大土地贵族的封臣,军管区制度不可避免地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法兰克采邑制式的军事封建制度——普洛尼亚制度。将国有土地和村社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终身享用,不得世袭;公职贵族必须按所领土地的面积为国家提供兵员;同时,公职贵族也取得了对在这土地上耕种的农民的支配权力,农民是依附于贵族的“巴力克”。

  此后,这些采邑逐渐成为世袭的封建领地。1204年4月13,为攻伐异而兴起的,却攻占了信奉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纵兵劫掠七天,古城遭受空前洗劫。随后,在所占土地上建立了“拉丁帝国”。由威尼斯和组成的员会推举弗兰德尔伯爵鲍德温任皇帝。

image.png

  1261年,尼凯亚皇帝迈克尔八世夺回了君士坦丁堡。但复国后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大大缩小,有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城邦国家。工商业趋萎缩,财政枯竭,皇冠上的珠宝都抵押给了威尼斯人。14
世纪上半叶,接连爆发内战和异端教派的。迈克尔虽努力与西方修好,但东面的奥斯曼帝国已迅速崛起。14 世纪30
年代以后,土耳其人开始征服拜占庭帝国的领土。

  1373年,拜占庭皇帝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1393 年,土耳其人君士坦丁堡长达9 年,因蒙古人在安卡拉大败土耳其苏丹,才于1402
年撤兵。1422年,土耳其人卷土重来。1439
年的佛罗伦萨的会议上,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向西方屈服,承认罗马教皇的最高权力,希望籍此换取西方的援助。对此,国内的希腊人强烈反对。1453 年4
月,土耳其人总攻君士坦丁堡,5 月29 攻破,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继承了罗马帝队的所有特点: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战术巧妙,并具有无与伦的团结精神。他们之所以具备并保持了这些优点,完全是因为他们非常强调知己知彼,并对战争的地形地物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的结果。拜占庭帝国依的基本军事力量是纪律严明的重骑兵。就象古罗马军团体现了罗强盛一样,拜占庭帝国的重骑兵队也是君士坦丁堡巨大威力的象征。

image.png

  拜占庭的军事理论家在研究敌人的各种特点和精心确定他们自己的战术队形方面花费了一样多的时间。只要可能,他们总是根据各个邻国的不同情况,在他们最缺乏准备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发动战争。隆冬时节是进攻斯拉夫沼泽地区居民的最好机会,因为拜占庭军队可以滑冰接近他们的居住地,而斯拉夫人则无法在水中和芦苇荡找到他们的身之处。

  2、3月份匈奴人和塞西亚人的骑兵常会遇到饲匮乏的困难。秋、冬、春三季,对山区部落的敌人来说,大雪会暴露他们的行踪,植物也掉光了叶子,使他们全无掩蔽之物。寒冷和阴雨的天气是进攻波斯人和人的极好时机,因为此时,他们往往情绪低落,战斗力大为下降。由于拜占庭经常不断地研究分析上述作战环境条件,因而始终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

  兵不厌诈是拜占庭军队所崇尚的作战原则,只要有可能,他们便屡屡使用。他们对西方骑士那种虚伪的荣誉感嗤之以鼻。他们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损失,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甚至不发一枪一箭来赢得战争的胜利。阴谋诡计和威胁利诱是他们惯用的手段,而且认为完全是正当体面的。拜占庭人也是进行各种各样心理战的行家里手,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引起敌人内部的混乱和纠纷,甚至大言不惭地使用欺骗性宣传来提高自己部队的士气。

  从某些现代战争的观点来看,人们不必过分责难拜占庭的那种不够道德的实用做法。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解决其民族生存这一基本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有效而又并非胡作非为的手段。而且他们也遵循了一种战争的道德准则,只不过没有始终坚持罢了。他们对于已经签订的条约是信守不渝的,俘虏来的男女百姓尽可能根据条件的许可予以妥对待。对于勇敢的但却战败了的敌人通常也给予宽大和尊重。

  这就是拜占庭的军事体制。从公元700年至1000年这一时期内,拜占庭依这种体制击退了斯拉夫人和撒拉逊人对帝国边境甚一的蚕食进攻。到了这一时期末,拜占庭帝国的疆界在巴尔干、小亚细亚、叙利亚、亚美尼亚、意大利以及地中海岛屿等地区得到了稳步的扩展。疆土的扩展并不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的防御性战略,而恰恰正是合乎逻辑地实施这一战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客观地估计到自己军事力量不断增长和威胁逐步减弱的结果。

  历史上的拜占庭帝国,不同于他经历了诸多患难的兄弟西罗马帝国一样,当西罗马在哥特人、汪达尔人的冲击下最终之时,拜占庭帝国却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了下来。并且一度恢复了往罗马帝国的荣光,尤其是在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他相继征服了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并且在此期间彻底抵挡住了周边民族的侵扰。将整个拜占庭帝国推向了黄金时代。但是这个繁荣是非常短暂的,在查士丁尼之后的拜占庭虽然有过复兴的样子,但是在历史上就在也没有恢复过查士丁尼时代的辉煌。如果我们尝试透过历史模糊的表象,去深究历史的本质会发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其实在这个国家诞生之初,便已经埋上了种子。

  拜占庭的灭亡的内部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植根于拜占庭帝国内在制度的,不同于罗马帝国时期,皇权的话语权在拜占庭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但是这份加强却带来了畸形产物,这源自于拜占庭集团内部权贵的官僚化,如果你生活在罗马时期,你可能通过公民权便能获得利益,但是到了拜占庭时期,用于控制国家机器运转的一切权力,愈发朝一个人集中,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要获得利益,你就必须不断的像权力的顶峰拢,一旦你得到了帝国授予的权力,那么你才有话语权。我们试想一下,帝国的话语权全部都掌握在君士坦丁堡一群既得利益者手中,这样的情况下拜占庭便已经极大的弱化了对于帝国省份的控制力。

  不单单是在上,在军事上,拜占庭的军队也不断在走下坡路,不同于单一民族国家,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外国雇佣军队,因为罗马帝国时期,军队的主要成员是罗马人,但是到了拜占庭时期,罗马人在帝国境内的人口已经锐减。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雇佣军的方式。这样产生的畸形产物便是国家军队的忠诚度一直都不是很高,并且国家的财政支出将大部分用来维持军费,到最后整个国家就如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要维护帝国的领土,就必然需要庞大的军队,庞大的军队又需要财政的支持,巨额的财政支出使得国家的省份愈发动荡起来,一时间使得整个帝国摇摇欲坠起来。

  内部环境的恶劣如果让这个古老帝国能够勉力维持的话,那么外部的重压则使这个帝国彻底的崩溃了。作为那个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转站,拜占庭也受到了来自东方与西方的同时冲击。在东方以教为信仰的突厥人不断攻城略地,而在西方又因为教派冲突使得矛盾愈发激化,著名的就曾彻底的占领了君士坦丁堡。

  当历史的年轮转动到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时候,这位皇帝所控制的领土仅仅是君士坦丁堡,当土耳其人带领军队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他的军队也仅仅是八千人。可以说这位末代皇帝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有着极大的相似程度,他们都是之君,他们都曾想力挽狂澜,但是大厦将倾仅仅依于一两个人的能力是不足以支撑危险的局势。

  1453年的5月29伴随着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顶端十字架的坠落,这个曾对世界历史有着卓越贡献的国家,伴随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同坠落。而这个国家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战死于这片属于帝国的最后土地上。而这位末代君主,最终也变成了历史的奴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