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那么多的开国功臣呢?
在古时候朝代更迭的时候一些开国皇帝等到江山稳固之后首先下手的绝对是当初的那些开国功臣,明朝的朱元璋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屈指可数,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那么多的开国功臣呢?
简单的说,就是你和一批人打出一片天下,你做了老大,跟着的几个人,功劳都很大,甚至可以盖主,都是潜在的危险,跟何况有些开国功臣仗着功高飞扬跋扈,结专营,必然是要被铲除的。
朱元璋是乞丐、放牛娃出身,气量也很小。谓予不信,请看他给官员们开的工资:一品大员年薪一千零四十四石,正七品知县一年只有九十石米。一个知县月薪七石半米,要养活老婆孩子一家子,还要养活一大批手下,大明县长兼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财政局长、局长、工商局长、路政建设总经理,县长没三头六臂,一个人干不了这么多的活,只有养一批手下:门政大(看门的)、稿签大(签押房磨墨的)、下面是一群二,什么发审、值堂、用印,每个重要部门知县都会派人看着,还有自己的厨师、师,以上都要县令养活,可见朱元璋并不是大气之人。
公爵李长年俸四千石,刘基是伯爵中最低的,年薪也达二百四十石,这一大批文臣武将可以不干活,就享受这么高的俸禄,有的还能世袭,打江山时需要他们,现在坐江山了,每年每月对老朱伯伯来讲都是笔沉重的负担,老朱伯伯穷人出身,当年父亲下葬连找一块地一口棺材也相当困难,现在看着一批老功臣们白吃白喝,老朱伯伯心里在滴血!留下一两个老实巴交的密友做做厚待功臣的样板,如汤和,其余的咔嚓了算了!
功臣们居功而骄、横行不法、甚至结营私的大有人在。
以开国大将朱亮祖为例,镇广州,被封为永嘉侯。番禺县县令道同为官清廉、执法严厉,当地土豪对他恨之入骨,想拉虎皮做大旗,拉拢朱侯下水。朱亮祖和道同势同水火,道同抓了恶霸罗氏兄弟,朱亮祖竟动用军队强抢人犯,诬告道同。结果县令道同被错。朱元璋发现相后,下令鞭死朱亮祖及其子朱暹。
胡惟庸继李长之后任丞相,胡惟庸权倾朝野,开国公爵李长、吉安侯陆仲亨、御史大夫陈宁、都督毛骧都被他拉下水,胡惟庸结营私。文臣武将勾结,犯了历朝历代皇帝的共同大忌!
蓝玉灭了北元,功高盖世,元帝妃,夜间攻击喜峰关口入城,朱元璋碍于他的军功不能不封,后由梁国公改封凉国公以示警告,但蓝玉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私自任命军界官员,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蓝田居然大叫:我不堪太师耶?骄横狂傲至极!
朱元璋见皇太孙朱允炆大小,不像太子朱标,经历过开国时期艰苦的考验,没有驾驭群臣的手段。
蓝玉等开国功臣们文韬武略、能谋断,朱元璋怕他死后,孙子震不住他们,江山易手,就起“飞鸟尽、良弓;狡兔死,走狗烹quot;之念。
据史载,太子朱标对他大开戒不以为然,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
,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自己大文武功臣进行解释:“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就是说,我就是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
外有强敌,内有功臣,但是太子性情又较脆弱,皇太孙更甚。而这班随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很多还年青,更兼武将飞扬跋扈,自己在的时分还能压得住,要是自己死了,留下不争气的皇太孙显然不能定心,主弱臣强,定然要出事,而且此时蓝玉又被爆出欺辱元妃,胡惟庸结谋私这些事来,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可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当然就坡下驴干掉这些不省心不听话的功勋了,可是,他在为子孙扫除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惯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
朱元璋不仅屠戮功臣,也注意严肃整顿吏治。这与他来自底层,看到元朝因吏治导致灭
亡的教训有关。他在明初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法外用刑的情况很严重 ,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