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为什么选择依法治国?商鞅变法的精髓是什么?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录了商鞅和秦孝公的四次谈话,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商鞅共提出了4种方案。按照先后顺序分别为帝道,王道,霸道以及强国之术,为什么最后秦孝公选择了“依法治国”,即强国之术?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nsp;
第1次商鞅提出了以帝道治国,秦孝公听睡着了。
第2次商鞅提出了以王道治国,秦孝公还是不满意,并责备了引荐人景监。
第3次商鞅提出了以霸道治国,秦孝公对商鞅很友好,虽然没有任用他,但有了和商鞅进一步深谈的愿望。
第4次商鞅提出的强国之术,秦孝公与商鞅非常投机,两个人一连谈了好几天,最终决定了任用商鞅变法。
今天我们说三个问题:
1.帝道,王道,霸道这三种治国方式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商鞅所说的强国之术(也我们所说的依治治国)为什么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
3.商鞅变法的精髓到底在哪?
第一个问题:帝道治国,王道治国,霸道治国的含义。
帝道治国:就是上古时期时,尧舜禹汤的治理方式。简单一点说,就是领导者以自己的德行来服众,以德服人,让自己的德行感化百姓,全百姓自觉。
王道治国:就是周朝周文王,周武王时期以礼治国(或者说叫仁国),用各种道理,各种礼仪来人们的一言一行。
nsp;
霸道治国:是参考春秋五霸时的治国方式,核心就是尊王攘夷。如说秦国强大了,对于不服气的国家,秦国就会打着周朝王室的旗号,联合国家来一起揍这个不服气的国家。
这三种治国方式是先后顺序,从的德行感化百姓,一切全百姓自觉的帝道治国,发展到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礼仪来百姓一言一行的王道之国,再发展到春秋五霸时期的不服就拉着一帮小弟一起揍他霸道治国。
思想道德水平是在滑坡的,但对国家的掌控力是在增强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秦孝公否定了帝道王道霸道这三种治国方式?商鞅所说的强国之术到底是什么?
在上一段中所提出的帝道,王道,霸道治国这三种方式均被秦孝公所否定。
理由很现实:秦孝公接手的秦国已经是积贫积弱,内部混乱,外有强敌。他要考虑的第1个问题就是国家如何生存下去。
所以所谓的以德服人的帝道治国,不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而以仁国的王道治国更不符合全国的实际情况。以尊王攘夷为主要表现的霸道治国,首先这个国家要很强盛。秦国那时候穷得叮当响,霸道治国可望而不可及。
所以这三种治国方式都被秦孝公否定。最后商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的强国之术,这才打动了秦孝公。
nsp;
第三个问题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的商鞅变法,其精髓到底在哪?
战国末期各国都在变法,为什么只有商鞅的变法更彻底更有效?是什么样的变法能让秦国在短短的20年间由积贫积弱变成了强国?
我总结了商鞅变法中的三条精髓:
第一条:法无贵,刑无等级。(法令一出,无论出身,唯法是从,改变了过去刑不上大夫的局面)
第二条:法已定矣,以言害法,故法立而不革(这说的是法令一旦制定,就要保持稳定性,不因为好的建议而去轻易的修改法律,形成法令的稳定性)。
第三条:利出一孔(就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战,除了耕田和作战这两种方式可以获得利禄赏赐之外,秦国不能有任何方式发家)。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公,商鞅变法中的核心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要维持稳定性,奖励耕战。
这几条核心,让秦国在短短的20年之内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请注意富国强兵这个词不是国富民强。因为在商鞅变法中还有一条隐着的意思就是,那就是弱民。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