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大会上发生了什么?大禹定鼎九州、分封天下
涂山大会被认为是夏朝建立的标志,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远古时代,在我国黄河中游地区有着很多的氏族、部落,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中原地区,逐渐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很大的部落联盟,这就是被后世称为的“华夏部落联盟”。
起初,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由陶唐氏部落的酋长尧担任,尧也就是被后世尊为“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
当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滔滔洪水灾害严重影响着中原大地上人们的生活,因此,尧帝命鲧[gǔn] 治理水患。
鲧奉命而行,他采用筑堤围堵的办法来治理水患,不但没有把洪水堵住,反而使围堵的水越积越多,最后把堤坝冲垮,造成的灾害更大。
鲧四处辛苦奔波了九年,始终也没有把洪水。这时,由于尧帝年事已高,把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之位让给了舜。
舜帝见鲧治水九年,不但未能成功,反而使人民不能安居而继续遭到水患的侵扰,就先把鲧流放到羽山,后又将鲧诛。
舜帝虽然把鲧掉了,但是还得派人治理水患,经过人们的推荐,又命鲧的禹去治理水患。
禹总结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在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禹治理水患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大禹治水的成功,使他在华夏部落联盟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此时的舜帝岁数也越来越大,“帝舜荐禹于天”,将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当时的华夏部落联盟有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在长江中游以南的少数民族三苗部落,他们屡屡侵犯中原地区,在尧帝、舜帝时代就频繁地发生过战乱。
当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华夏部落联盟生产力逐渐提高,逐渐由原始转向奴隶时,大禹为部落联盟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也有意彻底解决三苗之乱,他带领华夏部落联盟的精锐部队,借助三苗地区发生地震的机会,一举击溃了三苗部落。
禹伐三苗的胜利,也使以大禹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的势力扩展到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大禹为了更好地管理各地的部落,便下令将天下土地划分为九州。
大禹为了巩固对江南地区各氏族、部落的治,“禹南省方,济于江”(《淮南子·精神训》),“省方”就是巡视,即大禹以天子的身份到东南地区巡视。
大禹在巡视的过程中,与各地部落的酋长、诸侯约定时间来涂山(位于今安徽蚌埠市禹会区)相会。
到了相会的时间,从四方各地赶来的氏族、部落酋长多达万人,他们都带来了丰厚的朝贺礼物,大国进玉,小邦献帛,即史书上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
这些酋长、诸侯见到大禹之威严,夏军之雄壮,纷纷歌颂大禹的功德,表示愿意臣服于夏王朝,岁岁称臣,年年纳贡。
涂山大会,是大禹向天下四方宣告夏王朝建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他未使用武力而使四方诸侯(氏族、部落)臣服,显示了华夏部落联盟的强大以及大禹的个人魅力。
大禹为了扩大夏王朝的疆域,将各地的氏族、部落一于夏王朝,就分封前来相会而未有封号的各氏族、部落酋长为诸侯或方伯,
各地的部落为了表示对大禹的敬意,就将当时极为贵重的“金”(即青铜)作为贡品带到阳城献给大禹。
随着天下进献的“金”越来越多,同时,为了纪念这次有历史意义的涂山大会,大禹决定效仿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的做法,用这些“金”来铸造大鼎。
为了不引起众部落首领的不满,大禹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将九州所进献的金都用在各州所铸的鼎上,九鼎即为: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这九鼎代表着天下九州,其中,豫州鼎是中央大鼎,意味着豫州是天下的中央。
大禹将这九鼎都汇聚在都城阳城(位于今河南郑州登封市告成镇),以此告诉世人:夏王大禹是天下的主人,天下实现了大一。九鼎意味着王权无人可及、高高在上,古时候华夏从此实现一。
九鼎铸成之后,即成为夏王朝的镇国之宝,四方部落首领来朝觐见时,都要在九鼎前参拜。后世人们常用到的“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词语就是由此而来。
九鼎作为夏、商、周三朝的镇国之宝,先后流传了约两千年,只是在东周末年突然失去踪影,九鼎的去向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周朝末期,周王室财政困难,就把九鼎融化后以铸铜钱,对外则诡称九鼎已不知去向;另一说是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泗水之下;还有一说法是秦国于公元前256年灭东周,秦国将九鼎掠走,并最终陪葬于秦始皇陵。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