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天子为什么会威信尽失?诸侯争霸的局面为什么毫不管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这一次迁都,虽然保住了周王室免于戎之祸,但自周平王始,东周王室逐步走向衰败。昔周天子乃天下共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呢?“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秦国先祖非子本是替周天子养小官,楚国世代以“荆蛮”自居,没想到越做越强,反而东周则一代不如一代,沦为末流小国。为何东周王室基本坐看诸侯互相兼并而不加约束?是周天子不想管,还是压根管不了?
一、颜面扫地,威信尽失
西周灭亡,周幽王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周幽王沉溺声色马,任用臣,使得国政混乱,国人与诸侯都大为不满,但因为他是周天子,这份不满一直被压抑着,然而周幽王废长立幼却成为了西周灭亡的导火索。周幽王八年(前774),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而周幽王却小看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原本的王后申后之父也是一方诸侯,听闻周幽王废嫡立庶后极其愤怒,但国小,无可奈何,然而这番退让周幽王并为领情,臣虢石父借机向周幽王进谗言,于是周幽王打算进攻申国,赶尽绝。申侯不愿束手就擒,于是联合缯国、西夷戎进攻周室,周幽王战败,在骊山下被,西周灭亡。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这一事件影响重大,一方面是周天子昏庸无能导致西周灭亡,周室因为家丑颜面扫地,另一方面则是诸侯看出周室无力对抗戎,当周王室力量不足,这“天下共主”的名头又有谁会服从呢?久而久之,诸侯们也产生了不臣之心。
周王室虽然因为一系列变故而颜面扫地,但好在余威尚存,在郑、晋、秦、卫等诸侯国的拥护下,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还在晋文侯、郑庄公的帮助下处理掉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周平王从此高枕无忧,因为在诸侯看来,你姬宜臼弑父自立,算不得正,因此不朝见他,而拥立周平王的几国都心怀鬼胎,想借大义架空周平王。周平王正值壮年,自然不甘心被摆布,他看出郑庄公不怀好意,因此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前来上任为缘由,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心怀野心,且极其强势,得知消息后立刻到了洛邑向周平王施压,周平王再三赔礼,但郑庄公仍然不依,不得已,周平王只得与郑庄公约定交换为人质,周室颜面尽失。而东周与郑国的故事还没完,周平王逝世,其子周桓王即位,亲率大军讨伐郑国,没想到却反而被郑国打败,郑国大将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此举让周天子完全威信扫地,礼乐崩坏正式开始。
二、偏于一隅,处处受制
周平王东迁,放弃了故土与国人,到洛邑后,周王室所掌控的土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还地窄人寡,无论是领土还是军队,都不过那些方圆数千里的千乘大国,也就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天子无力自保,又怎能阻止那些一流诸侯国的兼并战争呢?于是乎郑、晋、齐、鲁、燕、宋、楚等诸侯国大打出手,先是兼并周围的小国,随后互相摩擦试探,形成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周天子无力管束,只能置身事外,是周天子不想管吗?非也,是根本不敢管。
周平王时,朝政由强大的郑国国君郑武公、郑庄公父子相继把持,这对父子极有野心,发展国力的同时打压与周室亲的小国,最终形成郑国“小霸”的局面;周桓王时,还有能力插手晋国事务,但繻葛之战,周桓王威严尽失,鲁桓公弑兄自立,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从此,诸侯由周天子册封的制度遭到。此外,春秋五霸的诞生进一步制约削弱了东周王室,周天子再没有机会逐鹿中原。
三、子孙无能,东周难兴
东周虽存五百余年,却只是苟延残喘,自周平王后,东周再没有出现一位能够逆转局势的中兴之主,东周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周平王之孙周桓王曾想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干预晋国事务,对晋之战东周大胜,周桓王立晋哀侯为君无人敢反对,又无礼于郑,企图罢免郑庄公之位,但却被郑庄公打败,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威信被祝聃那一箭射得荡然无存。此后的周王一代不如一代,周釐王好奢靡,“变文武之制,作玄黄华丽之饰。宫室峻而奢侈,故孔子讥焉”;周惠王因贪婪无度被驱逐,周襄王时秦、晋已做大做强,占据东周土地,留给周惠王的仅剩百里的弹丸之地。此外,东周还数次爆发内乱,东周王室的力量被大幅削弱,甚至变成讨好诸侯,任人宰割的存在,最终被秦国所灭。
东周天子为何坐看诸侯们做大做强而不加约束?根本原因是周天子根本无力去约束。周平王东迁是无奈之举,但令他也没想到,这次迁都最终使得东周一蹶不振。无力收回的岐、丰之地,成全了秦国,郑、晋、秦等国都曾以各种借口吞并都在不足千里的土地;此外,周室没有出过一位中兴之主,内无贤臣良将,外无诸侯为肱骨,东周又处在四战之地,周天子只得沉溺声色,坐看东周益颓废而最终被曾经先祖封的养马官之后所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