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了卧龙凤雏,为什么却没能一三国呢?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一直有一个疑问,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人可得天下”,刘备一出手就得卧龙、凤雏俩人,那还不得治天下两个来回,结果却是占据益州后不久,连三分之一的荆州也丢了,在夷陵之战中还被孙权击败,在白帝城含恨而终,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年少时一直对这个问题不解,直到长大后,看了《三国志》才发现,所谓“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得天下”压根就是一种文学夸张。
这句话最开始的原型是司马徽所说,当时北方战乱,很多名士流落到荆州躲避战乱,其中就包括司马徽、庞德公等人,以及更多隐居在这里的名人。
在官渡之战后,刘备到荆州依附刘表,屯驻新野,当时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询问司马徽天下大势,司马徽就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
刘备就问司马徽谁能够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就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
其实,我感觉司马徽的这个推荐好像并不完全,要说司马徽劝徐庶投奔刘备倒是实打实的,而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并称“卧龙先生是天下奇才”,于是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情。
在这一时期,徐庶和诸葛亮都是刘备重要的谋士,并没有庞什么事,庞在赤壁之战时还是周瑜帐下的谋士,周瑜去世后,因为不被孙权所赏识,才在鲁肃的推荐下,投奔了刘备,然而到刘备手下却因为相貌问题,只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最后还因为不处理县里的事情被刘备免职。
鲁肃得知后,再次写信给刘备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刘备才逐渐重视庞,由此可见,刘备与司马徽的谈话,也顶多是两个人之间随便聊聊天,司马徽可能没有当回事,刘备也没有太当回事。
毕竟司马徽的身份,其实就是一个“民间人才星探”,以发现人才,推送人才为己任,只要和他们关系好,他们看得上的人,他们就到处给吹嘘,因为东汉时期没有科举考试,只有口碑,只要在圈子有了口碑,就会有官做,司马徽干的就是这个嘴上的活。
有一个典故叫做“司马称好”,意思是从来不说人的短处,与人说话的时候,也经常说好,明朝时期,人们也称司马徽为“好好先生”。
司马徽又不是神人,又岂能见识当时天下所有名士,不过是根据庞和诸葛亮的表现,认为他们是“人中龙凤”,这个非官方对人物的风评,并不是很权威,很多时候都是后人硬吹的。
尽管诸葛亮与庞对刘备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到夺取益州具有很大的功劳,但是实际上跟随时间并不长。
以诸葛亮来说,是在赤壁之战前被刘备招揽,其最大的贡献就是促成孙刘联盟合力抗曹,作为刘备一方的外交官到东吴进行联络,但是在此后,刘备对诸葛亮的任用更多是留守后方。
而庞是在周瑜死后,也就是公元210年之后才去投的刘备,其对刘备最大的辅助就是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在即将成功时,于公元214年死于雒城,跟随刘备时间不超过四年。
当然,要说到对刘备走上巅峰帮助最大的,其实并非诸葛亮、庞,而是,当时鼓动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的估计是,等到前去邀请刘备时,建议刘备夺取益州的还是,等到刘备进入益州刘璋的时候,劝说刘璋投降。
在刘备取得益州后,建议刘备进取汉中,并且献计斩曹魏大将夏侯渊,使得刘备集团走向巅峰,也成为刘备最信赖的谋士。
可以说,刘备能够建立蜀汉帝国,诸葛亮、庞、每个人都像是助推的火箭,一节一节助推刘备走向巅峰,但是在公元220年去世,使得刘备少一助力。
正是因为缺乏的辅助,刘备在两年后的夷陵之战中,被东吴击败,当时诸葛亮感叹,“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也就是说,如果在的话,肯定能够阻止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即使不能阻止,跟随刘备前去的话,也不至于败得这样惨。
在对与诸葛亮的对中,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写道,诸葛亮可以坐镇后方,可以出谋划策,两个人能够取长补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等到去世后,刘备明显玩不转,等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一个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活活累死,不是说诸葛亮没有才能,而是硬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自然很累,如果刘备、诸葛亮、这个“铁三角”能够形成一段时间,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霸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