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被封贵妃后,为什么没有追封养大自己的三叔父?
杨贵妃闺名玉环,祖上出身于弘农杨氏这一豪门,她这一支很早就迁徙到了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所以杨玉环的籍贯为河东蒲州人。但在唐代环境下,她能嫁入皇家,远祖有这样的郡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杨玉环的童年不太美好,父亲杨玄琰是家中长子,由于家族没落,他只当了个蜀州司户,负责户籍与会计的从七品小官。
杨玉环十岁时便父母双亡,她的一个哥哥与三个姐姐,婚的婚,嫁的嫁,只有她一人孤苦伶仃,没有着落。好在她的三叔杨玄璬在洛阳担任士曹参军,虽也是从七品的芝麻官,但也好过在家赋闲的二叔杨玄珪。所以,杨玉环便投了三叔。所谓“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是门上楣。”这一去,杨玉环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改变了这个没落豪门的命运。
开元二十三年(735),正值二八年华的杨玉环,已经出落得姿质丰艳,含章秀出,成为名动洛阳的大。这一年,身在洛阳的玄宗与武惠妃为他们最宠爱的一双儿女,咸宜公主与寿王李瑁先后举行了大婚。女婿是唐观国公杨恭仁之后杨洄;儿媳则是杨玄璬长女杨玉环。
杨玉环虽然贵为王妃,但玄宗对子孙管得极严,大唐也有严格的推恩制度。杨玉环出嫁时的身份是杨玄璬长女,而不是养女。所以恩泽只推到了杨玄璬的头上,他从从七品参军,升为从四品国子司业,而家人则延及不到。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去世,玄宗是个重感情的人,自己宠爱了二十多年的表妹突然撒手人寰,让玄宗变得茶饭不思,郁郁寡欢。然而世事难料,安慰玄宗这个艰巨的任务,竟要由杨玉环这个儿媳来承担。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儿媳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造就了一个轰动千古的浪漫爱情故事。
天宝四载(745),六十一岁的玄宗册封二十七岁的杨玉环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玉环一人得宠,杨氏满门沾光。
亡父杨玄琰追封为太尉,齐国公;亡母李氏追封为凉国夫人。
二叔杨玄珪封为光禄卿;哥哥杨銛(xiān)封为鸿胪卿;堂哥杨錡为侍御史,娶太华公主;堂弟杨鉴年龄尚幼,后封为湖州刺史。
大姐崔夫人为韩国夫人;二姐裴夫人为虢国夫人;三姐柳夫人为秦国夫人。
看着册封的名单,大家不禁要问,将她养大的三叔哪里去了?就算去世了也能追封,难道被遗忘了?
当然不会,因为三叔杨玄璬的,年幼的杨鉴都没有遗忘,拉扯她长大的养父怎会被遗忘呢。所以只有一个原因,故意不封。那为何要这样呢?
其实正的原因与杨玉环册封贵妃有关。
虽然大唐风气开放,但父占子妻也不是光彩事。就算玄宗再喜欢杨玉环,也得估计一下天子脸面。所以,哪怕只是一块近乎透明的遮羞布,也是要拿出来遮一遮的。
十年前杨玉环册封为寿王妃的诏书上,明确写着她是杨玄璬长女;而册封他为贵妃的诏书上,杨玉环的身份则变成了杨玄琰。而推恩中没有杨玄璬,则是要让人们淡忘十年前的册封,不给天下人以遐想的空间。即便有人想起来,这两个人也不是一回事。
虽然这件事瞒不住部分高级别大臣,宫女与皇族中人,但这些人都好控制,玄宗脸一拉,谁还敢将这个丑闻传出去。皇帝最害怕的是这件事被黎民百姓知道,一旦成为他们的谈资,皇帝的老脸就彻底丢光了!
然而在媒体并不发达的古时候,这样一招瞒天过海也好,欲盖弥彰也罢,还就能瞒住。直到五十多年后的元和年间,才由白居易和他的好友陈鸿捅了出去。而且,这个丑闻还被他们编排成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不但没让百姓们嗤之以鼻,还纷纷为之赞叹,为之神往。
所以,此事并非杨玉环忘恩负义,刻薄寡恩,实乃有说不出的苦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