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唐军的刘武周,为什么会输给李世民?

  刘武周,隋末时期地方割据群雄之一,曾带兵大破裴寂、李元吉,但最后还是被秦王李世民所败。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隋末群雄并起,刘武周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他少年时骁勇战、交通豪侠,因战功成为隋朝马邑郡鹰扬府校尉。但此人很不老实,看上了马邑太守王仁恭的侍女,为了掩盖自己的丑行,刘武周发动郡民兵变,死了王仁恭,并且开仓放粮,赈济穷人,自己当了马邑太守。

  马邑处于与突厥对战的前线,经常受到突厥的军事打击,刘武周为了在马邑站稳脚跟,便不知廉耻的投了突厥,突厥始毕可汗册封他为“定杨可汗”,并送给他象征突厥的大旗“狼头纛”。从此,刘武周便恬不知耻地当起了突厥的儿皇帝。

  刘武周背突厥,发展壮大,手下聚集了宋金刚、尉迟敬德、寻相等一批猛将,他的胃口逐渐大了起来,便打起了大唐的主意。因为大唐的龙兴之地晋阳与刘武周所在的马邑近在咫尺。

  唐朝对晋阳也非常重视,高祖李渊专门安排他的四子李元吉镇守晋阳。但李元吉飞扬跋扈,玩物丧志,纨绔习气很重,对晋阳疏于防守。根本不是宋金刚、尉迟敬德等猛将的对手,吓得弃城而逃。

  李渊得知他的发祥之地晋阳丢失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接连派出李仲文、裴寂、李孝基等将领收复失地,结果均被宋金刚打败。但晋阳对大唐太重要了,必须收复。武德二年(619)十一月,李渊派次子秦王李世民带领关中所有的精锐部队,渡过黄河,讨伐刘武周。也预示着刘武周与宋金刚末的到来。

image.png

  刘武周手下猛将如云,屡败唐军,为何李世民出马便能大获全胜?李世民有着极高的军事素养,能够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优劣,扬长避短,采取最为合理的战略战术,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首先,先来看双方的优劣。

  刘武周军方面的优势:一,马邑位于代北边塞,人民强悍,习于戎马,战斗力很强,又得到突厥的帮助,在宋金刚、尉迟敬德等猛将的带领下,更加势不可挡;二,晋阳是北方重镇,库府充盈,号称粮秣可支用十年,如今被刘武周占领。

  劣势:刘武周军是进攻大唐故土,属于外线作战,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所需给养都要从晋阳往前线运输,而山西多山,运输极为困难。

  唐军方面的优势:一,李渊晋阳起兵时,山西百姓多受恩惠,唐军群众基础很好;二,唐军从关中后勤补给的道路安全畅通,且大唐已经占领陇右、巴蜀等广大地区,综合国力远胜于刘武周。

  劣势:屡战屡败,士气低迷。

  其次,渡过黄河后,李世民与宋金刚对峙于柏壁,他就像一个猎人一样,在暗中观察猎物的弱点,然后给予致命一击。很快出现了机会,李世民趁尉迟敬德、寻相得胜骄傲,防备松懈之际,派大将殷开山、秦叔宝率部于美良川突袭敌军,获得大胜,尉迟敬德与寻相只身逃窜。

image.png

  此时,大部分将领都建议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晋阳,但头脑冷静的李世民对双方的优劣早已盘算,没有贸然出击,他的策略是:宋金刚军孤军深入,粮不足,想要与我速战,而我军养精蓄锐,派出小股部队扰敌军,待其粮尽撤退时,便可大举出击。

  为何李世民这么有信心呢?因为他看到敌后的浩州城还在自己手中。

  第三,浩州守将名叫李仲文,他并不是李唐宗室,而是瓦岗首领李密的堂叔,晋阳起兵后策应唐军挺进关中,是老资格的唐军将领。此时,他所坚守的浩州正处于刘武周从晋阳王前线运输粮秣给养的交通要道,李仲文派兵不断袭扰刘武周的后勤部队,使粮难以运到前线。

  由于浩州的关键位置,宋金刚也不断派部队浩州,而李世民则派小股部队策应支援浩州。此时,唐军能否获胜关键,就看李仲文能否坚守住浩州。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五个月,浩州始终屹立不倒,宋金刚已经断粮,无法坚持下去,准备撤回晋阳。此战能够获胜,除了李世民这个元帅指挥有方外,李仲文当得首功。

image.png

  第四,按照李世民的战略计划,反击大幕就此拉开。唐军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李世民二不吃饭,三不卸甲,不给敌人一点点喘息之机。在介休打败宋金刚,并且劝降了尉迟敬德,得到了一员猛将。

  在晋阳的刘武周看到主力尽失,明白大势已去,狼狈逃窜到突厥。由于失去了利用价值,被突厥人死。此战大唐不但失地尽复,还将原来刘武周占领的代北之地纳入版图,李世民居功至伟。

  通过一次次战争的锻炼,李世民的军事水平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最终成为千古帝王中的翘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