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为什么有四次住在同一个人家里?
乾隆六下江南,为什么有四次住在同一个人家里?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自古以来,帝王出巡就是一件国家大事。从最初秦始皇的巡幸全国,到清代康乾二帝相继各六次南巡,历朝历代的帝王出巡也都留下了许很多多的故事。康熙帝六次南巡,四次都住进一户人家,更是其中让人一听就好奇万分的典型故事。那么,这户幸运人家到底是谁?乾隆到底又为何对这家人如此青睐?
一、乾隆六次南巡与落脚之处
封建帝王离开幽深的皇宫而来到民间,原因会有很多,各朝各代也不尽相同。于乾隆帝而言,六次南巡不仅是效仿祖父康熙帝,宣扬自己的治权威,更是实际考察多地民情,纠正和制定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是故在乾隆帝的南巡途中,尤其是在乾隆朝的治水大臣能力不及康熙朝的情况下,于乾隆本人而言,公务远游乐重要。
但就实际来说,乾隆出巡毕竟不是一个人的出巡,而是帝王权贵的一次庞大出行
。因而该有的排场,包括住处、饮食、交通等,规模和等级自然还是不凡的。以住处为例,早在康熙南巡中后期,江南各地的皇家行宫就开始修建。待到乾隆出巡,乾隆帝在早期便主要住在这些祖父留下的行宫里。往后伴随乾隆南巡的脚步,江南一带的行宫更加普遍,总体规模也更大。不过极为有趣的是,在南巡至浙江海宁时,乾隆六次来此却只住了一次海宁行宫。另外的五次,有四次即选择了一处落脚点——海宁陈氏的安澜园。
二、海宁名门与乾隆恩宠
海宁这地方,近年来因为规模化的皮产业而世界闻名。但在清代,海宁的存在感则与当地的名门大族息息相关。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名门,便是乾隆四次垂幸的海宁陈氏。
早在明代中期,海宁陈氏的子弟就开始通过科举扩大家族的影响力
。至清代,顺治朝宏文院大学士陈之遴、清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陈诜和陈元龙、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奕禧、陈邦彦和陈世倌,便都是海宁陈氏子弟。因而清人有言:“(海宁陈氏)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彼时的海宁陈氏,无疑是当地第一大族。
海宁陈氏是这样的豪门望族,其住宅在当地自然也是一顶一的好。江南曾有“四大名园”之说,海宁陈氏的安澜园即与南京的瞻园、杭州的小有天园和苏州的狮子林名列其中。而这座安澜园,后来也成为了乾隆帝六至海宁的四次落脚点。
也因为乾隆帝的四次临幸,据说海宁陈氏还形成了一条奇特的家规。陈氏住宅的大门是三进大门,但最中间的那一座平里并不允许有人通过。是的,您没想错。那道正中间的大门,正是乾隆帝走过的大门。就如同自古以来帝王经过的主城门都不得有人通过一样,海宁陈氏的这道大门也成为了陈氏所有的“帝王专属”。
三、乾隆选择海宁陈氏的根源
其实和北京的八旗贵族相,海宁陈氏还只是一般的世家大族。但在海宁有一座帝王行宫的前提下,乾隆帝还四次入住安澜园,这便让海宁陈氏不同于一般的世家大族。那么乾隆为何对这个家族如此偏爱呢?
作为一个事件,乾隆南巡其实充满了算计。在南巡期间,乾隆与江南一带的世族、士人进行了大量交往。从选择的交往对象来看,这些人往往是当地名门的代表,是具有极大地方影响力的士人典型和耆老典型。如果说在南巡期间,乾隆与“江浙二老”沈德潜、钱陈群的交往就是追求相关目的的典型,那么海宁陈氏无疑便是乾隆在海宁一带的最佳交往对象。
当然,海宁陈氏在整个接待乾隆帝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对于自身成为乾隆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乾隆希望通过与这些世家大族的交往宣扬自己的治权威,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治。而只有世家大族能明白乾隆的意思,才能配合好,一面利用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帮助帝王实现目的,一面利用乾隆的恩宠进一步扩大自己家族的权益。海宁陈氏在乾隆来巡后就将自己的正门关起来,只在帝王临幸时才打开,便是陈氏表明自己心思的典型举措。
因而可以说,乾隆六次南巡而四次入住海宁陈氏的安澜园,安澜园是江南名园,配得上身份尊贵的乾隆只是表面原因。正的原因,是海宁陈氏是当地顶尖豪族,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且陈氏对乾隆帝的心思也琢磨得较为透彻。因而双方最终一拍即合,成就了这出君臣和睦的传世佳话。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