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的前因后果是怎么样的 赵匡胤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桥兵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这里边有着什么样的前因后果?

  “陈桥兵变”,宋粉们都了解,就是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了后周,自己黄袍加身的这么个过程,因为赵匡胤是武将,因此称为兵变。

  倘若看了宋史,大家都会觉得赵老板这事做的实在是体面,没有阴谋,没有流血,找老板在上班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人把黄袍穿上了,就当了这个皇帝,是众望所归啊。实际上是否如此呢?要了解有句话这么说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因此我们在此聊聊陈桥兵变的前因后果。

image.png

  五代末期,后周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周世宗柴荣,但是天妒英才,这位有可能和唐太宗、康熙大帝等君主其名的君主却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幼子寡妻,朝中政权落在了丞相范质等几个顾命大臣的手上。

  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北汉就是这么干的,它联合辽国想要乘着周世宗新丧的局面,一举灭掉后周。后周皇位继承人只有七岁,其母付太后也没有主见,于是大权在手的丞相范质思前想后只有赵匡胤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任赵匡胤最高军权,升任殿前都点检帅全国兵马。

  这赵匡胤何许人也?赵匡胤在周世宗时候是中央禁军的总司令,非常受周世宗看重,为什么呢?因为赵匡胤能打,号称“一条哨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赵匡胤这人会做人。

image.png

  五代十国,大家都了解,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代至一,骄兵悍将,飞扬跋扈,奉行有便是时代。因此很多将领把大军看成了私人的财富。赵匡胤身处这样的世道,当然免不了俗,但是他会做人,和禁军各个首领关系处的特别好。很多人和他成了拜把子的兄弟,号称“义社十兄弟”。

  但是这根本不足构成的条件,因为后周以来,政策和发展势头都很好,禁军首领们也都身处高位,毕竟是个有风险的事,很少人愿意干。况且还有个不利的因素就是,这赵匡胤就是个武将,冲锋陷阵可以,你说联络人脉,搞活动不是他的专长。虽然他自己没能力,但是身边却有这样一个能人,正好弥补了他这个缺点,这个人谁呢?就是赵普。

  赵普事赵匡胤的首席智囊。在五代这个乱世中,文人地位特别低,但是赵匡胤却非常尊重赵普,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这赵普还是个有野心的人,周世宗驾崩之后,他一看机会来了,就私下为赵匡胤串联人脉,坚定不移的支持赵匡胤上位。

image.png

  这位赵先生就勾结了当时的丞相范质,两人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趁着皇帝小,皇太后头发长见识短,瓜分了朝廷的文武权利。然后就经过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赵匡胤把自己的人都安排到了禁军里头,把禁军经营的铁板一块。

  公元960年春,前面说的北汉想落井下石,联合辽国攻打后周,这正是给了“范赵利益集团”借口,于是得到了全国兵马总司令的赵匡胤干了三件事:一,利用自己的权利,让自己手下的人接管了京城的防务权,整个京城落入自己手中。

  二,以攻打辽国为名,派了一支心腹部队监视当时除了“赵氏集团”之外最大的地方军阀势力:河北藩镇,防止河北派兵过来搅和接下来的计划。

  三,自己领着部队跑到陈桥这个地方,在那里上演了一场黄袍加身的戏码。

image.png

  这就是陈桥兵变的全过程,相对于历朝历代那种严密的勾心斗角,这次就这么简约:大军哗变,兵将们拥到了帅府的寝帐门口。异口同声地向里面高声大叫:“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并冲进屋里来,把一件黄袍,强行套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然后大军开拔,辽军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

  有人被绑架着去做地位最高的那个人,千古恐怕也没几个。更可笑的是,兵变这事,范质根本不了解,直到赵匡胤到了京城,他才了解被赵普老贼摆了一道,但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赵匡胤回京之后,找到小皇帝和太后痛陈自己的无可奈何——不是哥们我要反,实在是人民的心声我难以拒绝。小皇帝和太后孤儿寡母的能有什么辙,就顺水推舟了呗,万幸的是赵匡胤还算仁慈,许下了优待后周皇室的诺言,并且还说话算话了。

image.png

  皇帝和太后的思想工作做通之后,大家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和仪仗火急火燎的为赵匡胤了入职手续,由于赵匡胤任节度使的地点是宋州,因此国号就被定为了大宋。

  这就是陈桥兵变的前因后果,可见并不是《宋史》上说的那样,而是一次有目的有规划的,并且预谋已久的。虽然过程简约,但是效果非常好,没有流血,没有牺牲,甚至老百姓正常赶集的时候就把这事给办了,不得不说赵普之能,其实不下诸葛孔明、明代刘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