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么古人的一辈子不剪头发吗?

  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的去动,那么古人的一辈子不剪头发吗?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有一次,曹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自古就有“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就是说古时候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作为封建的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我国很久以前是没有“理发一词的,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理发与美容从远古就已产生了。传说伏羲时就已开始椎髻,不再散发。在发式上汉族已区别于少数民族的披发、断发、或编发。

  《诗经·小雅·采绿》写女子采绿,想到丈夫要回来了,“予发曲局,薄言归沫”。意思是说,我的头发卷曲蓬松,快回家沫栉洗梳。

图片.png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这说明古时贵族有专人为其梳理头发。记载了春秋时期关于理发的。

  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

  南北朝时代,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已经很发达,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此时理发业已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对理发师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一个行业。宋代时,私家理发业已形成了规模。当时的理发匠不但有店铺,而且也有了行会,理发行会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宋洪迈《夷坚志乙》卷十二《成都镊工》:“政和初,成都有镊工,出行尘间,妻居,一髯髻道人来求摘须毛,先与钱二百”。

  宋张端义的《贵耳集》中,也记载秦桧曾唤一镊工为他栉发,以五千当二钱赏给镊工。

  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就记载当时的临安(杭州)有“净发(梳剃)社”

图片.png

  在元明两朝,人们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朝,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当时,到处都有理发挑子,理发工手执铁夹沿街叫卖,给人理发。

  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清洁卫生处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称呼,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