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为什么放弃皇位换一个铁帽子王爵位 这个爵位铁在什么地方
清代代的网友们,代放弃皇位换来的铁帽子王爵位铁在哪?为何能让他放弃皇位?
爱新觉罗·代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他在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被废掉赐死之后曾一度被努尔哈赤确立为继承人,可是最终代没有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他多次在关键时刻让出了皇位,而他也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成为清代历史上铁帽子王之首。
那么为何代会放弃皇位,而他获得的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爵位又有什么好处?
代两次谦恭让位,因此也成为清代铁帽子王之首
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在被赐死之后,努尔哈赤让嫡次子代接替了褚英的执政贝勒身份地位,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时期,执政贝勒的权力地位等同于明代的皇太子,这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在赐死嫡长子褚英之后,就改立嫡次子代为皇太子了。
后来努尔哈赤更是对外宣布自己百年之后,诸幼子和大福晋都将交由代抚养,这也是明确了代成为自己皇位继承人的标志。
此后代也不负努尔哈赤的期望,他替清疆拓土,南征北战,作战极为骁勇,功勋卓著,被努尔哈赤授予了“古英巴图鲁”的名号,这个名号的意思是像钢铁一样的勇士,是满洲勇士中最高的荣誉称号,清代历史上仅代一人获得了这个称号。
但努尔哈赤还是废除了代继承人的身份,因为他同时设置出了由八大贝勒轮流执政共议国事的规矩,也就是说代虽然还是执政贝勒,但他不再是唯一的执政贝勒,他的权力被分散给了的执政贝勒,不过代为八大贝勒之首,因此也被称为大贝勒,当时还是后金的清代也由此进入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时期。
此后一直到努尔哈赤去世,清代都属于八贝勒共同议政时代,努尔哈赤去世后,由于他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因此他的继承人选将由满洲王公贵族在八大执政贝勒中推举而出。
当时的八大贝勒分别是代、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在这八人之中势力深厚的就是代、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因此努尔哈赤去世后皇位的继承人选也大概就从这三人中选出。
而代还是褚英的亲弟弟,在褚英被赐死后,褚英的杜度对叔叔代是马首是瞻,杜度作为长孙非常受努尔哈赤喜欢,努尔哈赤临死前曾让杜度出任镶白旗旗主,杜度在满清贵族也极为有话语权。
其实代也是看清了后金所处的局势,在当时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军在宁远之战中败给了明代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努尔哈赤都为此抑郁而亡,也让后金一度处于内忧外患之下。
后金内部就在于努尔哈赤制定的八大贝勒共议国政的制度,这个制度使得努尔哈赤的子侄们的势力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极为强大,助长了他们的野心。在八大贝勒中像莽古尔泰、皇太极和阿济格三人就都不是茬,如果代继承皇位的话,这三人都肯定不会服从,也会给代带来不小的威胁。
而且努尔哈赤的宁远之败让八旗军信心低落,努尔哈赤晚年的弊政也激起了辽东人民的反抗,众兄弟的野心威胁和辽东人民的反抗都是当时后金客观存在的内忧。
基于这些因素,代很清楚如果自己继承皇位将面临的是怎样内忧外患的后金,即便登上皇位他也未必能处理好这些问题,所以代才会听从们的建议,改为支持拥立机智敏锐且于控权术的皇太极。
也正是因为有了代的支持,皇太极才得以顺利继承皇位,但是皇太极继位之初,是由代和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以及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外加皇太极本人四大贝勒联合执政,皇太极只是拥有汗位名号,核心权力其实是分散于四大贝勒之手中,皇太极的皇权并不集中。
后来又是代主动放弃了与皇太极平起平坐的机会,主动向皇太极称臣,谦退到了皇太极之下,因此代主动让位对皇太极有着很大的拥立之功,所以后来莽古尔泰和阿敏都受到了皇太极的清算,而代却能得以幸免,并且在皇太极建立清代之后被册封为礼亲王。
皇太极后来猝死,也没有明确册立继承人,因此清代再度陷入了继承人选的问题中,在皇太极去世后,最有实力参与争夺继承人位置的总共三人,分别是代和多尔衮以及皇太极长子豪格。
多尔衮和哥哥阿济格以及弟弟多铎手握两白旗实力不可小觑,豪格则得到了皇太极的两黄旗旧部拥护,因此叔侄二人为了争位一时形成了僵局。
代为了消弭清代内争,也同意拥护福临继位,因此福临才得以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所以代两次在关键时刻让位避免了清代内斗,他也对皇太极和顺治父子两代帝王都有拥立之恩。代两次让位的举动都让自己的敌人当时明代的抗清名将夏允彝非常佩服,夏允彝曾评价代让位其弟皇太极之举犹如古时候圣人,国家有如此皇子其国焉能不兴。
而代两次的谦让皇位也足以让后世清代皇帝对其感恩戴德,因此代也由于德高望重以及地位尊崇,被清代后世评为开国贤王之首。
铁帽子王地位极为尊崇,身份地位在清代历史上仅次于皇帝
清代的爵位制度其实承袭于明代,皇太极在改国号为大清之后,他就效仿明代的爵位等级制度,取消了原来满洲的最高爵位和硕贝勒的爵位,改为和硕亲王爵位。
虽然清代的爵位制度承袭于明代,但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明代的亲王基本都是父子传承,而且明代的亲王都是有爵位有封地但不治事,清代的亲王则是有爵位没封地并且还都要留在京城的朝廷中兼办差事。
和硕亲王每年的俸禄是1万两银子和1万斛米,还能报请一名亲王世子,每年还可以领取6000两银子和6000斛米,亲王爵位的收入也是清代爵位之最。而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就确保了子孙后代永远都是这个收入,可以富贵绵长。
因此代获得了铁帽子王待遇也就相当于给后世子孙谋求了一个富贵保障,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代后人的亲王待遇永远不变,代家族也永远都是清代的王公贵族。
其实代的礼亲王铁帽子王待遇是在乾隆时期正式厘定的名号,代死后他的第七子满达海继承了亲王爵位,但是满达海的封号是巽亲王,满达海去世后其子常阿岱承袭了亲王爵位也就是承袭了礼亲王世系。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正式厘定出铁帽子王封号,将原来的礼亲王世系的封号从康亲王改回了礼亲王,由此礼亲王爵位才继续世袭罔替的传承下去。
代除了自身拥有一个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之外,他的两个岳托和萨哈廉也都获得了世袭罔替的爵位待遇。
因此代整个家族算是出现了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和两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郡王,可不止是单单一个铁帽子王,这可是三位铁帽子王,清代历史上总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这也就代表着代和他的们就占了铁帽子王总数的25%,要了解很多清代皇帝的嫡系子孙在世袭递降的制度下,到最后大多都混成了公爵,而代一家子就出了三个铁帽子王,这待遇可是不低了。
虽然清代中后期对旗主王压制得很厉害,削弱他们的权力,但旗主王的身份地位在清代历史上却依旧是超然尊贵。
即便一些手握实权的像大学士、军机大臣这类的朝廷重臣,只要他们是旗人,有旗籍在身,见到旗主王们依旧得下跪行礼。
写在最后
代没能当皇帝,主要还在于他的性格,他顺应了局势发展,从大局出发,为了清代更好的发展,牺牲掉了自己继位的机会。
而代家族一下就获得了一个铁帽子亲王和两个铁帽子郡王爵位,也算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保证了代及其子孙后代在清代的尊贵身份和显贵地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