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绘画奇才沈周,他有什么经典画作?
明代绘画奇才沈周,有哪些经典画作?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重点讲一下沈周,堪称迷倒万千少女,一袭青衫长袍,面容俊俏,发髻插着笔,嘴上也叼着笔,左手则是一卷长长的图纸,一看就是书画狂人。他身上还有一些细节,也如那身绿袍上的图案是中国式山水画,左胸上的几行诗文,仔细看,可以看到那是他的文徵明给他题写的。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晚号白石翁,世代隐居吴门,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沈周一生布衣,但家世、人品、风采、才华都是顶尖的,在当时,沈周的名气就非常大了,主要是绘画成就非常突出,受到众人敬仰。
他那小文徵明就非常尊重敬佩他,还曾说:“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有一百个文徵明加起来,也抵不过他。”这种自豪的口气也是没谁了。
沈周的家世好,从小家庭富裕,因此家教也是极好的,这不仅体现在他习字读书、高超的绘画能力上,还有他所养成的人品。渊厚的家学和顺步的人生使其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温文尔雅而文质彬彬,与人结交心交付。
虎丘饯别图
他为人还极为孝顺,自己不会喝酒,但陪着父亲出去应酬的时候,还是会陪着饮酒至醉;弟弟沈召年少得病,他陪着弟弟住了一年多,对他关怀备至;不想做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要侍奉母亲;对待朋友也是诚挚笃厚,还非常乐于助人。
沈周就是这样宽厚平易的一个人,严格地以儒家道德规范律己,为人正派,既不阿谀奉承,也不为名利所动,深受时人称赞。这样的人物,谁见了又不像文徵明一样感叹一声“神仙”呢。
重点还是要说一下沈周的绘画成就,在绘画上,沈周尤擅长山水,早年曾在跟杜琼学习过,后来博取众长,董源、巨然、元四家、马远、夏圭等诸多名家都是他的学习对象,也不单单是模仿学习,沈周刚柔并用,自创新风格。
沈周绘画中的粗、细面貌是最为人称道的,从他的艺术之路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早期的奠定阶段,以细笔为主;中年也是中期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他的笔法由细入粗,“细沈”向“粗沈”转化,是“粗沈”风格的定型期。
在这个阶段,他尝试技法的创新,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自有一种力感和硬度,能从他的山水画中见到他心中之丘壑,那是一种宏阔平和的浑厚之美。最终也形成了“粗沈”的特的个人面貌。
晚年的沈周,性情开朗,笔法更为浑厚潇洒,湿润苍茫,笔墨粗简豪放,这时已是“粗沈”臻于极境的时候了,更别有一番苍润简达的意趣。
提到沈周的名作,那幅《庐山高图》是必然会说的,因为这是代表他风格转变的关键之作。同时这也是沈周送给他老师的生礼物,画的右上角有:“成化丁亥端阳,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在这幅画中,沈周以庐山五老峰为对象,生动描绘了庐山的高远壮大,他借庐山来象征老师陈宽的崇高品格。在构图上采用高远法,只见山峦层叠,木繁茂,墨色浓淡相宜,
透出一股蓬勃明朗的气息。
《京江送别图》送别的叙州太守吴愈,他既是沈周的亲友,也是文徵明的岳父,当时吴愈正要赶往叙州,沈周在京江为其送别。
画中山水气势秀美阔大,杨柳葱郁,两岸风光无限。吴愈乘舟远去,沈周等人在岸边长揖作别,他们背后的有柳树依依,正透露出依依惜别之情,此画线条苍秀,寄情于景,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沈周的画风行一时,在当时名气就极大,仰慕追摹者数不胜数,而造假的人也很多。据祝枝山记述,沈周的画“片楮朝出,午已见副本,有不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说他的画早上出来,中午就已有人模仿了,不到几就随处都可见了。
沈周名气大,前来求画的人也相当多,每天早上,他家门外河道里就挤满了求画人所乘的船只。《石田墓志铭》 里记载说:“近自京师,
远到闽楚川广,无不购求其迹,以为珍玩。风流文翰,照映一时, 其亦盛矣!”
对前来求画的人,沈周均一视同仁,不管对方是富商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他既答应了,就会认绘制,从不区别对待。他自己就曾说:“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这样的人品,不被大家喜欢都难。
据说当时有个人家里贫穷,而母亲病重,无奈之下只好模仿了沈周的一幅画,请求沈周在画上题几个字,想出去卖个高价。沈周看对方是为了救母,心里同情,不仅不追究,还为对方改了画,题上款,盖了章,结果那幅画果然卖了很高的价钱,那人为母亲治了病,
对沈周更是感激。
沈周这样疏阔的心胸,朋友多,自然也多,其中以文徵明为最出众。两人年龄相差悬殊,足有42岁,但文徵明并不感觉有什么鸿沟,对沈周的高尚人格和卓越成就是推崇备至,钦慕不已。经过长期努力,文徵明还取得了与沈周齐名的成就,后世并称
“沈文”,吴门画派就是他们二人创立的。
至晚年的时候,沈周还是“碧颐飘须,俨如神仙,精神矍铄,作画如常”,他的画艺精博,是那个时代的画苑奇才,更是史上画坛界的一代宗师,受到时人与后人的尊重、赞扬。
王禾犀在《吴郡丹青志》中,将明代两百多年里苏州的画家都罗列筛选了一遍,最终选出了25 位才高者,而列为神品、名居第一者只沈周一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