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亲的唐朝,到底送了多少公主?
经常和亲的唐朝,到底送了多少公主?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
和亲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如说《左传》就有记载“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与范氏和亲”,而和亲作为一种手段,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在唐朝更是达到鼎盛,成为一种安抚少数民族、调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常见办法,也是最优质的一种办法。
唐朝初期,前凉张氏与慕容吐谷浑家族联姻,之后携手扰中原边境,而且横亘在丝绸之路上,阻碍了中国和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出手武力,但是武力并非最好的手段,尤其是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不少人就想到了少数民族联姻然后团结的事情,又想到前朝所为,于是也建议采取和亲政策。
公元622年他们选中了弘化公主,因其秀丽端庄,犹如天上玉兔的身,清仪缥缈,认为其能倾国倾城,而且大胆聪明,于是公元640年她成为了唐朝第一位和亲公主,嫁给吐谷浑国君慕容诺曷钵。当时弘化公主17岁,慕容诺曷钵16岁,并不像很多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和亲的公主嫁给了大老们那么凄惨。
而且这次和亲卓有成效,弘化公主帮助的丈夫粉碎了宣王的势力,巩固了地位,同时吐谷浑自然而然也停下了对于唐朝的进犯,之后双方互相友好往来10年,直到吐谷浑屡遭吐蕃的进犯,不由得举家迁往了凉州和灵州,而弘化公主也成为唯一一个能回到唐朝的公主,武则天称帝之后还将她进封西平郡大长公主,一生喜乐无忧。
不过要说文成公主是历史上第一个和亲的公主也没错,因为在弘化公主之前唐朝还受到了吐蕃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威胁,唐太宗同意了和亲计划,表示愿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那是公元638年,而后公元639年慕容诺曷钵才受到唐太宗的赐婚,但是弘化公主先出嫁,文成公主在公元641年下嫁。
不过虽然前后脚的关系,但在大家的印象中却只记住了一个文成公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因为文成公主出嫁之前,局势已经发生了惊天的逆转,一开始唐太宗是答应,但是松赞干布后来被侯君集打怕了,求亲不再是一种,而是变成了示好,所以当时他是带着无数珠宝和黄金5000两,才娶到文成公主的。
面对这样来的一个公主,松赞干布不敢怠慢,据吐蕃史料记载,当天松赞干布就为其加冕封作王后,还给她修筑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以至于文成公主在当地待遇非常高;同时松赞干布也是的喜欢她,为了她愿意穿汉族的服饰,学习汉族的文化,也多年和中原交好,等她公元680年死后,子民也愿意她举行隆重的葬礼,为她塑像。
此后唐朝就在和亲的道路上一去不回,据计一共有20位公主,曾被赐婚出嫁,其中只有4人没有的嫁出去,剩下的16位是正的“散如满天星”,当然这里面不全是货价实的公主,事实上只有6位属于天之骄女,分别是新兴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永安长公主、太和长公主以及安化长公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假公主”的情况?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唐朝的和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妥协,不管是“打不过了缓一缓”的妥协,还是“忙着呢没空废话”的妥协,都是一种妥协;而在对方看来就是自己拥有了唐朝的“人质”,有了一个阶的“借口”,有了一个圣旨还厉害的“承诺”。所以公主是谁,什么身份,并不重要。
因为他们不看重公主的来历,那唐朝自然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尊贵的女孩子们去受苦,很多和亲公主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一个著名的典型就是小宁国公主,公元758年她作为荣王之女,而被封的公主,陪宁国公主嫁去回纥,做葛勒可汗妾室,次年可汗死掉之后,宁国公主抛下她回去了,然后她按照习俗嫁给了可汗之子,被遗忘后病死。
作为一种维系和平的纽带,唐朝的公主们付出了太多,但是她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唐朝几百年的繁荣昌盛,几百年来的盛世太平,她们柔弱而坚毅勇敢的心,是必然被人所记住和钦佩的心,所以每一位公主其实都和文成公主一样伟大,文成公主象征的也不单单只是她个人,而是这20位唐朝奇女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