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外来文化对女子妆饰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开明、文化包容的盛世王朝,面对世界各地的异邦人士,没有所谓的歧视,只有热情的欢迎,正因为这样的态度,才让唐朝的经济高度发展起来,并且让越来越多的异邦人向往大唐。
除此之外,唐朝面对异族的奇装异服也没有要打压,或者是强调唐朝百姓不允许身着胡服,反而是唐朝百姓可以随意穿胡服和学习扮胡妆,今天来探究一下外来文化对唐朝女子妆饰的影响。
唐朝时期有哪些外来文化
首先为什么唐朝能接受各种外来文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唐朝皇室李家祖上是有少数民族血的,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也亲口说过,所以才会愿意融合多种外来文化;
而且唐朝李氏皇族和很多世家门阀都有着少数民族血,这个都是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多民族融合,因而从骨子里没有反对或瞧不起少数民族;
当一个封建王朝的治阶层都愿意接受的事情,这件事情肯定能够发展下去,因而让胡人文化不断地融入到唐朝的生活当中。
其次究竟有哪些外来文化影响着唐朝?公元630年,登基才第四年的李世民安排军队在短短四个月之内灭掉了厥,然后把厥的诸多贵族迁移至首都长安居住。
这样方便管理,包括之后不断地灭掉吐谷浑、高昌、龟兹、疏勒等国家,这些国家的治阶层都被带回长安居住,甚至还给予一定的官职让这些胡人担任,加上还有来自、契丹、靺鞨,南诏、吐蕃等各国使者、商人来到唐朝;
波斯萨珊王朝的国王在政权破灭后,第一时间带领贵族们逃到长安,印度、新罗等国的人来到长安学习交流,以及大食()、波斯()、天竺(印度)以及东南亚的林邑、爪哇、回纥、粟特、僧伽罗人、吐火罗人等诸多番邦民族都在不断地涌入唐朝各地。
长此以往,经过不断地交流和融合,这些异邦的文化都被唐朝人士吸收和利用,逐渐形成新的唐朝文化内容。
其三,外来文化不仅仅是影响唐朝的女子妆饰,还影响着唐朝的诸多方面,例如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影响,例如唐朝女性允许穿胡服也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例如唐朝酒肆繁华、其中卖的酒很多都是胡酒,以及在饮食、出行、娱乐项目等诸多方面都被外来文化所影响,因此外来文化对唐朝的影响诗句广泛而深刻。
唐朝女子妆容的发展和演变
1,唐朝前期的女子妆饰
初唐时期,最流行“檀晕妆”和“红妆”。
所谓“檀晕妆”,是指当时的女子在给自己化妆时,最喜欢在脸部涂抹一层薄薄的胭脂,先是从脸颊中部开始涂抹,然后向四周轻柔的展开涂抹,最后让双颊呈现出暗香疏影之感,犹如两朵梅花映雪绽放,所以被称为“檀晕妆”,之所以当时女性都喜欢此妆,是因为此妆能凸显女性红润的气色和妩媚的风韵。
随着时间的发展,唐朝前期又诞生了另一种备受当时女性喜爱的妆容-红妆,此妆容是以“檀晕妆”为基础,把胭脂色彩调整得更为浓重,而且是要涂满脸颊及至眉眼处;
这个红妆之所以大面积涂抹胭脂,是因为胭脂色彩红艳,代表着喜庆吉利,加上唐朝前期的眉形呈阔而粗,眉角是往上散开,嘴唇则是饱满红润,如此一来给人一种非常喜庆的感觉。
2,唐朝中期的女子妆饰
随着唐朝盛世降临,物质条件进一步提高,加上吸收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唐朝的女子不再以胭脂水粉为主要化妆的用品,而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诸多装饰品,简单来讲,最大的变化是因为有钱了,变得奢侈起来,不再是唐朝初期的节俭风格。
出现的装饰品中最让人喜爱的是“花钿”,而花钿的妆饰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贴在脸上,另一种是自己用各种颜料在脸部画出自己想要的花钿。
这个花钿的诞生是因为在唐朝中期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发生变化,更喜欢体态丰腴之美,于是女性们为了展现圆润脸蛋的魅力,在自己的脸上化妆之外,还贴上诸多五颜六色的“花钿”。
在花钿诞生的同时,还出现了新的化妆方式-“白妆”和“画眉”,这个白妆很简单,就是拿着一堆胭脂水粉在脸上涂抹一层非常后的,看似简单的妆容,在当时非常潮流;
“画眉”的方式则有些意想不到,因为先是把自己原有的眉毛剔除,然后再用与眉毛颜色相近的黛石画出自己喜欢的眉形。
3,唐朝后期的女子妆饰
随着唐朝政权走下坡路开始,女子的妆容发生很大的变化,除了前面提到的花钿,逐渐出现妆靥、斜红、绛唇、黑唇等稀奇古怪的妆容。
所谓“妆靥”,是指女子在自己的两边脸颊上点一个红点;所谓“斜红”,是在自己的面颊上画一条斜着的妆红,似月牙状;
同时把之前脸部选择红妆的妆容变成吧双颊涂成,再在额头、下巴、鼻梁之处涂抹厚重的,所以被称之为“三白妆”,同时这个阶段的女性还喜欢涂唇,而且使用深红色涂抹嘴唇,所以被称之为为“绛唇”。
后来因为唐朝末年的动荡不安,女子妆饰展现一种颓废病态之感,首先是出现一种“血晕妆”,这个妆容是把自己的眉毛全部剃掉,然后用红色或紫色颜料在两眼上下画出三条弧纹,在嘴角和眉部周边画出细小的花钿,整个妆容呈现出一种怪异的感觉。
甚至到后来还产生一种“黑唇”与“悲啼妆”,所谓悲啼,即把双眉画作八字状,然后斜红与面妆融合在一起,整个妆容如同在悲伤的哭泣!
接着在此妆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化,选择效仿少数民族的“赭面”习俗,同时画出八字愁眉与黑色嘴唇,这个又被称为“时世妆”,因为此妆容仿佛再表达唐朝末年的混乱悲伤的景象。
外来文化对唐朝女子妆饰的影响很大
1,从眉形的妆容开始影响
在唐朝初期主要流行柳叶眉、却月眉、阔眉,其中柳叶眉是最早期的一种眉形妆容,这种妆容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属于细眉;
但是随着唐朝不断的发展,与来自番邦异族的文化融合,以及治阶层的推动,开始向阔眉演变,先是出现却月眉,这款眉形稍微柳叶眉略宽,接着又诞生了阔眉,所谓阔眉,就是直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把游牧民族的粗犷风格给表现出来。
2,外来文化影响着唐朝女性的发式
在古代的女性,最常见的发式是挽束头发,将其盘结于头顶,被称之为发髻。唐朝女子的发髻呈现,因为挽束方式的不同,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例如有什么惊鹄髻、闹扫妆髻、回鹘髻、圆环椎髻、灵蛇髻、反绾髻、云鬓等。
其中在唐玄宗时期,连皇帝的妃子都模仿胡人的发髻,因而让当时的唐朝女子发髻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前面提到的圆环椎髻,在“时世妆”发展时期极为流行;例如唐朝吸收回鹘人的发髻,形成一种名叫回鹘髻;
例如在唐朝时期的西南地区有着一群少数民族,被称为“乌蛮族”,当时乌蛮族把他们的女性发髻带入唐朝,又被唐朝女性所喜爱,逐渐有形成乌蛮髻;
最后在唐朝末期,虽然那时受外来文化影响已经很少,但是依然在唐朝都城的贵妇圈形成一种抛家髻。
3,时世妆源于外来文化的影响
唐朝外来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于女子妆饰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从发髻、眉形、唇形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整体的妆容也不例外。
例如唐朝后期流行的时世妆,就是一款典型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妆容,关于这一点白居易在他的《时世妆》这首之中讲得很详细;整个时世妆的从发型、唇色、眉式、面妆等整体都是模仿胡妆而形成的;
例如前面提到的以八字啼眉为基础,选择弃用红粉妆,换用赭涂面,涂抹黑唇,挽圆鬟高髻,这些都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
4,胡服和胡帽在唐朝的流行
根据文物考证和史料记载,早在唐朝贞观初年,就已经流行胡帽,所谓胡帽是来自西域各少数民族所流传至唐朝的帽子样式的总称。
因为丝绸之路的在唐朝的高速发展,促使很多外来文化对丝绸之路的汉族人进行文化影响,最开始就是从服饰开始,所以胡帽这种饰品很快就流传之大唐,并且成为当时的主流,当然胡帽在传至汉族地区后,是融合了汉族风格所形成的帽子样式。
当时唐朝上流的女子所戴的胡帽主要为卷檐虚帽、浑脱花帽、幂篱、帷帽等。
后来发展至唐朝天宝年间,胡服被唐朝女性所喜爱,开始流行胡服,这个在唐朝著名诗人元稹的一首《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中有过清晰地描述。
事实上外来文化对于女子妆饰的影响不仅这些,还有耳饰、梳妆打扮用的一些工具也是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唐朝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包容的封建王朝,体现出中国古代历史几千年罕见的包容态度,支持民族融合,吸收各民族文化,这些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以礼相待,正做到了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